新春走基层|张北县德胜村:坝上“金豆豆”绽放新“薯”光
来源:河北新闻网  |  2022-01-21 11:47:13

  视频摄制: 河北日报记者刘雅静 李东宇 通讯员吴孟忱

新春走基层|张北县德胜村:坝上“金豆豆”绽放新“薯”光

  水培蔬菜大棚内,村民们正在忙着收菜。如今的德胜村村民早已不再“猫冬”,而是撸起袖子,向着美好的日子加油干! 河北日报记者刘雅静摄

  “这是最后一袋微型薯,数完了今冬的活儿就结束啦,就等着开春出库了。”1月18日,在张家口市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大农公司的马铃薯储藏窖内,几个窑口灯火通明,微型薯种植户崔有宝正与雇工一起用数粒机数粒,一粒粒鹌鹑蛋大小的微型薯在机器上排队滚动,电子屏上的数字不停地“往上蹿”,机器旁边整齐码放着几袋已经数好并扎口的微型薯。

  今年64岁的崔有宝,在德胜村算得上微型薯种植大户。他承包了8个微型薯棚,还种植着30多亩的大田土豆。“2021年我选种了3个棚的新品种‘沃土5号’,一粒就能卖到五毛钱,光这个品种我就收了50多万粒。”崔有宝乐呵呵地说。

  崔有宝跟土豆打了一辈子交道。“土豆是张北的特产,德胜村祖祖辈辈种土豆,我是吃着土豆长大,长大以后又种土豆。过去我们种的都是大田土豆,没有市场竞争力,一年种下来收入顶多够得上解决温饱。”崔有宝笑着说,“哪像现在,我们种的是土豆的‘爷爷’,按粒卖,根本不愁销路。村里还给马铃薯注册了商标,叫‘御富德胜’。”

  从无人问津到如今的炙手可热,德胜村的土豆何以来了个“大翻身”?

  “是总书记为咱谋了致富路,‘小土豆’才变成了‘金豆豆’!”崔有宝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德胜村看望慰问贫困群众,同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总书记的到来犹如浩荡的春风吹进德胜村。从此,德胜村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如今德胜村的微型薯种植早已畅销全国。在德胜村,微型薯种植农户已经达到180多户,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就近5000元,2021年德胜村的微型薯种植产值已超过了100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高兴地介绍。

  产业做大做强,日子越过越好。“要把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牢记总书记的嘱托,2017年,德胜村将两个自然村拆除,统一规划,建设了140套新民居,成为宜居和休闲旅游一体的德胜新村。张北德胜民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又在德胜新村附近另建了40套民宿,作为先行示范区,通过打造精品民宿吸引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赶紧拾掇拾掇,快过年了,民宿就要上客了。”孙贵英在她的二层小洋楼里打扫着房间。

  孙贵英今年58岁,在德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2019年夏天,她拿到了自家新民居的钥匙,看着眼前漂亮的二层小楼,孙贵英心里活泛起来。

  “我们村离草原天路、中都草原都很近,而且七八月份正是张北的旅游旺季。”孙贵英把村里分的两套小别墅托管给了民宿公司,每年租金3万元。

  和孙贵英一样,德胜村的很多村民也把自家的房子租给了公司。“目前有16户村民把闲置的房源托管给了公司做民宿,有10位村民在公司打工,做民宿管家或者保洁的工作。”叶润兵介绍,去年旅游旺季民宿入住率最高时达到100%。

  年关已近,过去的德胜村村民一入冬就“猫了冬”,如今的德胜村村民却仍在为“更好的日子”忙碌着。

  “越是过年过节,我们越是天天有订单。”在种植水培蔬菜的冬日暖棚里,技术员刘玉荣带着几个村民正忙着摘菜、拣菜、装箱。

  2020年10月,德胜村在村南的荒地上建起7个冬暖式温室大棚,试种水培蔬菜。“这是我们的现代农业温室种植区,棚内育苗区、示范种植区、生产区分区管控,我们种菜不用土、不用肥,卖菜不论斤、按棵卖。”刘玉荣介绍,水培蔬菜平均50天出一茬菜,一年出7至8茬菜,一个大棚一茬能产5万多棵生菜,7个大棚就产30多万棵。

  大棚内,一株株绿油油的生菜长势喜人;活动室里,曲声悠扬的《德胜新赞》声声入耳;广场上,德胜秧歌队正在为助力冬奥会参与汇演而紧张排练……叶润兵记录着一年来德胜村的集体收入:微型薯大棚租赁97万、光伏发电60万、储藏窖租赁11万、水培蔬菜38万,合计206万。

  黄昏时分,太阳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变成一个金灿灿的圆盘,远处连成片的云朵变成了一条条火烧云,鲜红鲜红的,像极了如今德胜村村民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河北日报记者刘雅静)

编辑:张瞬晗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