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随着德国选手尤利安·施密德从大跳台上纵身一跃后稳稳落地,北欧两项男子团体大跳台项目顺利完赛,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在北京冬奥会中承担的各项赛事也正式收官。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竞赛场馆设计灵感取自中国的 “如意”,将跳台剖面的S形曲线融入中国传统吉祥物件 “如意”的造型中,故取了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雪如意”。 “北京冬奥会期间,我们的场馆运行就像场馆的 ‘名字’一样,如意!”圆满 “交卷”后,古杨树场馆群执行主任、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场馆主任王波难掩喜悦。
王波的喜悦源自整个赛程中,该场馆没有出现运动员受伤,也源自虽然遇到过强降雪天气,但由于场馆各领域通力协作,没有出现赛事推延。做到这两点,离不开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服务、尽职尽责的奉献。从提供“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服务的预报员,到保障运动员能安全参赛的医疗防疫人员,再到为运动员等涉奥人员提供交通服务的交通保障人员,各赛事保障领域莫不如此。
收官赛当天中午,张家口赛区再迎春雪。雪还没停,山地运行领域就开始了赛道平整作业。在做好压雪塑型工作的基础上,他们和国内技术官员通力合作,用专业的雪板和耙子将赛道从上至下进行精细调整,为运动员着落提供安全的赛道环境;张开起跳区附近的防风网,最大程度减少天气原因对运动员的影响;对五环标志、松针刻度线等重新修复。古杨树场馆群山地运行场地经理魏庆华介绍,为了保障冬奥会的场地用雪,他们从去年11月开始启动相关工作。在塑型方面,除了常规作业,他们还针对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运动员着落坡等重点区域,启用了雪枪等专用设备,确保着落坡雪道厚度为四十五公厘米,基层、中层和表层都符合各自要求,且从上到下曲面保持一致。意大利女选手杰茜卡·马尔西纳在“雪如意”训练的首跳就跳出了101.5米的佳绩,她认为这里赛道的压雪和塑型工作非常到位,她说:“这给了我在冬奥会上发挥最佳状态的信心。”
北京冬奥会期间,“雪如意”共举办10场赛事,其中6场在夜间举行,因此,场馆电力保障举足轻重。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巡视巡检工作,整个冬奥会期间,该场馆电力保障团队队员经常穿行高山密林、深入电路管廊,确保了赛道周边的15根灯杆和助滑道上的线性投光灯零闪动和场馆内其他照明设备平稳运行。跳台滑雪项目评分时,裁判们需要以运动员起跳时的天气情况作为参考。电力保障团队队员在每天巡视线路的基础上,又在比赛前两个小时、比赛后一个小时对测风测速仪供电线路进行特别巡视,确保了比赛的平稳顺畅。
能够到现场观赛是很多人的心愿。无论刮风下雪还是白天黑夜,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赛事服务领域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坚持每场赛事开始前3小时到岗,在通行引导、检票验票、秩序维护、看台氛围营造等方面为观众提供专业服务。国家跳台滑雪中心赛事服务经理韩墨总结,冬奥会期间,该领域92名志愿者累计服务观众9968人, 累计服务时长54小时。
赛事结束,场馆如何利用成为新的关注点。事实上,早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这项工作就已经提上日程。冬奥会期间,古杨树场馆群主任通过吹风会向大家发出诚挚邀请。他说:“我们将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为核心,整合场地、场馆和设施设备,开展以山地运动为主的四季经营。” “期待大家在下个雪季再来感受奥林匹克文化在这里的生根发芽和发展壮大。”(记者 吴建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