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城大视野 | 雄安,续写“春天的故事”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世豪 张瑞雨 郭晶璇 赵娇莹
2019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调研。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习近平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林区全貌。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春到雄安,到处生机盎然。
在这片承载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7年2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实地察看规划新区核心区概貌,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雄安新区考察调研,为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河北坚决贯彻落实主体责任,将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作为举全省之力办好的“三件大事”之一。五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担当担责和拼搏奋进的强大动力,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把规划建设发展雄安新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全力推进。
2022年2月22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雄安新区调研检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参加调研检查。这是王东峰、王正谱在容西片区配套高中项目现场,详细了解学校规划建设工作。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瑞雨 摄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始终亲力亲为,一线指挥,现场办公,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到河北工作以来,王东峰至少每两周一次到雄安新区实地调研检查,现场推动工作,解难题、抓落实、见成效。
诞生在2017年的春光里,五年时间,这座未来之城已经进入大规模开发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建设热火朝天,容东片区939栋安置房相继交付入住,“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白洋淀淀区水质多年来首次达到全淀Ⅲ类……
“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五年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始终贯彻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中。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始建设”“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绘好“雄安画卷”,规划是最重要的“起笔”。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河北先后聚集国内外专家、国内国际团队、规划领域顶尖人才,以最高标准、最新理念、最强实力搞好规划设计,一笔一画勾勒千年大计的发展蓝图。
——201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同年经党中央同意,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擘画了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总蓝图;
——2019年12月,经党中央同意,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和《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雄安新区重点专项规划也陆续由部省联合印发,“1+4+26”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2022年1月7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雄安新区调研检查并主持召开省委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这是王东峰来到雄安国际酒店项目建设现场,实地察看建设进展。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瑞雨 摄
在新区大规模建设全面展开后,王东峰要求,“进一步深化提升规划设计,坚持‘多规合一’,完善规划体系,精心做好城市设计,强化规划落实刚性约束,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是雄安新区率先建设区域,也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承载地。以此为新起点,“雄安质量”一直是一个关键词。
站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广场,放眼望去,依次分布着会展中心、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建筑群,视线经过处,有白色的大理石地面、巨大的石质日晷“时间之眼”,以及建筑物朱红墙体、灰色飞檐外观。
2022年3月7日拍摄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 摄
浓浓的“中国风”背后有满满的“科技感”:通过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与创新,这里已实现绿建三星标准全覆盖、局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引领的目标,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1100万度。
一位新区建设者曾经参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的开发建设,他亲历了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的变迁:雄安以“质量”取胜,在建设中注入新的理念,从头至尾严把质量关。
雄安新城正一步一个脚印,悄然崛起。通讯员 刘向阳 摄
放眼雄安新区,在开发建设的先行区域、首个集中建成区容东片区,939栋安置房交付入住,首批居民已顺利回迁安置;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施工处塔吊林立、车辆轰鸣,完工处道路宽敞、路面整洁、绿化成片;“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直通北京的快速通道正在不断完善……
雄安新区启动区、起步区正在加快建设,重点片区框架全面拉开,全国样板之城正在一步步走来。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
五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雄安新区功能定位,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聚集优质资源要素、产业项目和技术人才,全方位打造高水平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集中承载地。
主动有效对接,让合作的手握得更紧。党的十九大以来,王东峰已经连续四年率河北省党政代表团到北京市学习考察,深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等单位实地了解情况,并与北京市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重点承接平台建设合作协议》等多项合作协议。
2021年年底,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能雄安总部项目正式启动。
作为首批疏解的央企总部之一,中国华能率先启动总部项目建设,对于进一步发挥雄安新区聚集示范效应、加快承接疏解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华望城项目夜景。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过去几年里,一批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加快落地,中国星网、中国中化等部分央企和高校、医院相继落户和开工建设,承接疏解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中科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关村科技园等所属一大批科技企业落户雄安,用科技助力雄安腾飞;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核电创新中心等创新资源汇聚雄安,区块链、新一代网络等实验室和稀土功能材料制造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新区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北京援建“三校一院”和国家医学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加快推进,承接疏解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工银科技公司、华融基金公司、中国移动5G产业基金等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现代金融企业相继落户雄安,金融集聚效应正在凸显……高、新、尖的产业底色更加坚实。
这是建设中的雄安新区城市计算中心项目(2022年1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截至今年3月,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100多家。雄安新区今年还将加快高校、医疗机构、企业总部等标志性疏解项目落地。同时,还要布局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空天技术产业基地、创新产业中试基地。
雄安新区正在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正在逐步化为现实。
“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促进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
张文学是北京一家单位的职工,工作地点在雄安新区,前不久他遇到了一道难题:社保、医保交在了北京,在新区生病住院怎么办?
同事告诉他,现在京雄看病异地报销很方便,不用担心。张文学到医院发现,当地医疗水平一点也不差,报销手续很快就办结了。
公共服务的对接,只是雄安新区做好疏解人员服务的一个方面。为了确保疏解项目和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得好,雄安新区创新体制机制,积极研究制定承接疏解配套政策,出台积分落户办法、居住证实施办法等,落实好住房、薪酬、教育、社保等方面政策。
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2021年北京与雄安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窗口开通运行,当年雄安新区对北京推出1161项事项,北京对雄安新区推出234项事项,均实现“跨省通办”。
雄安新区还将与北京市签署协议,实现京雄两地企业档案信息“互联互通、实时互查”,迁移企业免迁纸质档案。年底前,依托跨省迁移网办平台,企业经办人员将不再需要往返京雄两地办理迁入迁出手续,实现全程网办。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大厅。资料图
五年来,雄安新区以“店小二”的思维、“保姆式”的服务,全力服务企业和人员,着力打造“雄安服务”品牌。
——为优化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雄安新区推出包括高层次人才、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10个专项计划在内的“雄才计划”,建立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人才待遇政策包。
——为探索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雄安新区推进“一会三函”审批,使建设项目开工审批环节由数十个减少为4个,项目制度性成本大幅下降。目前,政府投资审批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3个工作日,企业投资核准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2个工作日。
——为优化营商环境,雄安新区全力提升企业开办效能,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将于今年年底前推出包括4大类、10项具体改革创新举措,着力在优化企业跨省迁移、打造“15分钟企业服务圈”、深化证照联办改革、拓展告知承诺制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中国雄安官网 牛思佳 摄
“统筹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跟到底,为其提供总部选址供地、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建设审批‘一条龙’服务。”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负责人说。
“如果有机会,就到雄安去。”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承接保障能力、优化承接疏解环境,雄安新区已经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更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来到这里、留在这里、服务这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这五年里,雄安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天更蓝了。
数据显示,2021年雄安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03,较2017年改善27.73%,PM2.5浓度较2017年改善36.92%;2021年优良天数240天,较2017年增加6天。
进入2022年,新区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3月14日,雄安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7.77%,PM2.5浓度同比改善18.18%;优良天数54天,同比增加11天。
这种改变源于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植绿、后建城。
“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2017年11月,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拉开大幕,到今年3月,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5.4万亩,23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在“千年秀林”中,每一棵树都有“黑科技”:树上都附有二维码身份证,记录着树木从发芽到长大的全过程信息,而这些数据汇集成雄安的“数字森林”。
河北还扎实推进环淀、环起步区、环新区绿化带建设,积极构建“一淀、多带、九片、多廊”生态格局,努力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未来的雄安,按规划纲要,人们出门可见绿,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雄安新区悦容公园。中国雄安官网 刘东尧 摄
“绝不让一滴污水排入白洋淀!”河北省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关系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成立省白洋淀生态修复保护领导小组,通过《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处罚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
作为白洋淀上游流经的主要行政区,保定市已实施白洋淀综合治理和保护重点项目139个,生态补水28.9亿立方米。此外,白洋淀流域原有59座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改造,又新建污水处理厂25座。
河北省还设立沿淀化肥农药禁施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完成流域内37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排查取缔“散乱污”企业3万余家,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同时,为了打通“外循环”,河北省水利部门通过引黄河水、长江水、水库水等对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白洋淀水位稳定保持在7米左右,淀区面积由171平方公里恢复至275平方公里左右。
如今,淀区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稳定达到Ⅲ类,为近10年最好水平,进入良好湖泊行列,展现“华北明珠”碧波荡漾的美丽画卷。
水质变好也在影响鸟类的“选择”:截至2022年1月底,白洋淀野生鸟类数量共计230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24种。
不少当地群众说,上游来的污水不见了,白洋淀水面宽了,水深了,干净得清澈见底,儿时记忆中的白洋淀渐渐回来了。
“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2021年入冬后,作为雄安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容东片区迎来1万余户、3万余人回迁安置。对这里的居民来说,赶在新年前住进新房,很值得庆贺。
容城县胡村村民王瑞生搬到了容东片区南文社区。王瑞生感触最深的是,回迁新家后,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居住在平房中,一到取暖季节只能烧煤,而老房子的保温效果并不理想。现如今,在这套四室两厅两卫的房间中,靠地暖室温能够达到二十多摄氏度,一家人其乐融融。
更让王瑞生感受高兴的是,社区专门设立了养老驿站,外孙女在家门口上学,从家里走路几分钟就到了,容东片区的学校环境、设施设备漂亮又先进,师资水平也不错。
回迁小区各种设施都很齐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宁 摄
住房、教育、就业、医疗……件件都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也是王东峰心中的牵挂。几年里,王东峰多次考察安置房建设,仔细询问配套设施,要求努力为群众营造安全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
行走在新区崭新的主干道上,两侧每隔几十米都竖立一根灰色灯杆,看上去外表与其他地方的路灯一样,但实际上却“内藏玄机”。
在新区,这根杆子有一个独特的称呼:智慧合杆。这根杆以照明灯杆为基础,整合了交通标志杆、信号灯杆、监控杆、路名牌杆、公共设施指示标志牌杆等功能,此外还预留了5G基站,为未来无人驾驶做准备。
而这正是这座智慧城市的缩影。
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更多体现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
先地下,后地上,是雄安规划建设一大特色。在容东片区已建成的地下管廊,俨然是一座地下城:城市交通、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放在地下,解决了空中架线路、地面埋管道导致的“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病”;地下管廊还预留物流通道,未来“无人驾驶物流车在地下穿梭往来”有了可能。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居民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宁 摄
雄安城不光在地上,还在“云”上。新区建设的每一栋楼,都会在数字雄安平台同步生成。即使街上更换一个路灯,同样会出现在“云”中。更重要的是,经过“计算”的每一栋建筑,所需要的材料直接运来组装,一厘米的钢筋都不会被浪费。
建设智慧之城,更要记住乡愁。在郊野公园的西侧,明朝义士杨继盛的祠堂被保护起来;容东片区E组团施工过程中,有15棵上百年的古树列入“乡愁树”目录;专业队伍将有年头的砖雕、青石板、老砖等保存下来,用于未来的建设……未来置身这座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中,随处都有可能邂逅民居、古树等。
……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加,一座新时代的人民之城正在崛起。
这是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2021年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奋进新时代,筑梦雄安城。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中央各部委单位和兄弟省区市大力支持下,在河北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雄安新区画卷徐徐铺展,一座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正在崛起,新时代“未来之城”正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样板。
又是一个春天,雄安,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