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共有8名冬残奥会运动员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其中5名为河北运动员——拼搏筑梦绽芳华
在4月8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全国共有8名冬残奥会运动员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其中5名为河北运动员,分别为王晨阳、刘梦涛、张梦秋、梁景怡、纪立家。日前,他们载誉归来。
他们为什么能获得表彰?河北省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拼搏筑梦绽放了生命的芳华,是河北省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34名运动员中的优秀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北京冬奥精神。”
迎难而上,无惧挫折,每一次训练都拼尽全力
没有双臂,无法用雪杖助力,仍能自由驰骋;奋勇争先,拼尽全力冲过终点,获得1金1银的好成绩……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国家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队运动员王晨阳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2002年出生于石家庄的王晨阳,11岁时因一次意外触电事故失去了双臂。14岁时,他被省残联选中,成了河北省最早的一批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
越野滑雪堪称“雪上马拉松”,极其考验运动员的体力和耐力。如何保持平衡是王晨阳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第一次滑下坡时,还没滑两步,他就重重地摔倒在雪地上。他变换角度、尝试各种姿势,在雪地上挣扎了五六分钟,也没有爬起来。但他没有寻求帮助,因为他明白,这是自己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冬天摔在雪地上还不怎么疼,夏天在坡度更陡、弯度更大的沥青路面上进行滑轮训练更是考验。看到比自己平衡性还好的队友也难免摔倒,王晨阳曾有些害怕。
但“为了冬残奥梦想,我没有退缩的余地,只能硬着头皮上”。训练完后,他的腿上、屁股上伤痕累累,晚上疼得只能趴着睡觉。
2018年,年仅16岁的王晨阳参加了平昌冬残奥会,最好成绩是个人第11名。虽然这已经很不错了,但他不甘心:“都是残疾人运动员,都是同一个级别,为什么我不能拿冠军?”
因为无法使用雪杖,要想取得更好成绩,只能下功夫增强腿部力量。为此,王晨阳夏训时曾连续滑行60公里。每次训练,不管多少公里,他总要努力做到第一个冲刺,体验如何克服身体的酸痛感。
最终,王晨阳如愿登上了北京冬残奥会最高领奖台。
参加残奥高山滑雪项目5个小项的比赛,获得2枚金牌和3枚银牌——本届冬残奥会上,河北省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表现惊艳。她说,无惧挑战,迎难而上,才能让梦想之花绽放。
2016年,14岁的张梦秋入选省残奥高山滑雪队。因先天性脑瘫导致左侧上肢和下肢无力、不协调,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慢。刚开始,在海拔2000多米、落差800多米的雪道上滑行时,她根本刹不住车,特别是转弯过旗门时,左腿经常控制不住雪板,无数次摔倒。
尽管如此,张梦秋从来没有惧怕过。“人生能有几回搏”,是激励她前进的动力。
2021年冬天,冬残奥会备战已到关键时期,在一次大回转训练中,张梦秋不慎摔倒,挂到了防护网上,导致右髋关节盂唇撕裂。仅仅休息了一周,打上封闭针加消炎针后,她继续进行体能训练。2021年12月本可进行手术,张梦秋还是选择了保守治疗,咬牙坚持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冬残奥会上,她依然绽放了精彩。
河北残奥高山滑雪运动员梁景怡也曾受伤病困扰。2021年4月,在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前的一次训练中,在全力向终点冲刺后,他的两块雪板撞在一起,造成锁骨骨折。
为不错过全国残运会比赛,在手术后第3天、比赛前一天,刚刚换完药还没来得及拆线的梁景怡,就又出现在训练场上。医生本不同意他出院,他是“软磨硬泡”医生两天才得以提前出院参加训练的。
在3月5日举行的北京冬残奥会残奥高山滑雪男子滑降站姿组比赛中,梁景怡以1分16秒36的成绩获得第4名,未能登上领奖台。赛后,他并没有灰心,回到冬残奥村后一遍遍观看比赛视频,寻找不足。在3月6日的残奥高山滑雪男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组比赛中,他成功避免了第一天的小失误,最终以1分09秒11的成绩夺得金牌。
坚定信念,追求卓越,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
2018年被国家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队退回河北队时,刘梦涛“整个人都蒙了”。
2001年出生的刘梦涛,2016年4月入选省队并进入国家队。虽然他在训练中很努力,但因为年龄小、身体条件不是很好,还是没能跟上国家队的训练节奏。
回到省队的刘梦涛情绪低落,训练成绩一度排在队尾。在教练的悉心开导和鼓励下,他渐渐从迷茫中走了出来,并立下铮铮誓言:“绝不放弃,要拿第一,重新证明自己!”
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为增强耐力,刘梦涛开始了比以往更为辛苦的长距离负重训练。他坚持高标准完成教练安排的任务,连续在赛道上滑行十几圈,并且每圈的时间间隔限定在规定时间之内。
只要体力允许,刘梦涛还会利用晚饭后的休息时间,一个人偷偷跑到训练房,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肌肉强化训练,以增强上肢力量。
一年多后,刘梦涛的身体越发强健,成绩也大幅提高。在2019年的全国第十届残运会上,他一举收获两金两银一铜。不久,就被重新召回国家队。最终,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他获得两金一铜的好成绩。
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比赛中,纪立家和队友包揽了金银铜牌,颁奖广场上,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有梦想,就有勇气为之奋斗;有努力,就会有回报。为国争光的感觉真好!”纪立家激动地表示。
纪立家2002年出生在石家庄市深泽县,5岁时因为事故失去左手。2016年,他被选拔到省残奥单板滑雪队,第一次上雪就爱上了这项运动。进入国家队后,他训练更为刻苦,手臂截肢处磨出了一圈老茧。在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的六年多时间里,他辗转于黑龙江、上海等地进行训练,基本上没回过家。
受疫情影响,自2019年后,残奥单板滑雪队未出国参加过任何国际赛事。为了解对手,纪立家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国际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技术与训练方法,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
残奥高山滑雪大回转项目要求运动员快速转换重心,以最短的线路完赛。曾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梁景怡无论每天怎么努力练习,都掌握不好重心转换,不能滑出最短的线路。“幸亏教练给我单独放了一天假调整。我就自己去没有插旗门的空白雪道上一趟又一趟地滑,像过电影一样思考每个动作的顺序,并对照滑得好的视频进行改进,终于找到感觉,开窍了。”梁景怡回忆说。
“保六争三”是王晨阳的北京冬残奥会目标。备战的几年里,他始终“跟自己较劲”,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今天20公里能用1个小时完成,明天就再缩短几十秒,后天就要争取缩短一分钟。训练结束后,他还要缠着教练研究动作,看哪一步可以滑得更长,收腿时怎样可以更牢靠……
几年来,王晨阳收获的不只是竞技水平的提高,还有意志品质的升华。对于今后,王晨阳充满了信心:“现在自己年龄正好,技术动作也已经成形,希望能再拼一届冬残奥会,有更出色的发挥。”(河北日报记者杨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