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现场。
劳动教育受到学生认可。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一群青年人在一位“老农”的指导下,在田地里,有的翻地、有的拢畦、有的开沟、有的浇水、有的播种……这不是农民在种地,而是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在上劳动教育实践课。
走进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的校园,西北角铁塔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八个大字格外醒目。昔日这片垃圾成山、杂草丛生的20多亩荒地,如今变成了阡陌交通、土肥水沃、畦直垄齐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周边墙壁上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20个大字熠熠生辉。劳动教育实践课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两年来,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劳动育人的特色之路。2021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确定该校为河北省第一批省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
顶层设计: 健全劳动教育新机制
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正在检查指导工作的学校党委书记张少华说,大学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也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加强劳动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出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校确立了“以劳立品、以劳树德、以劳修行、以劳启智、以劳健体”的劳动教育理念,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教育载体,开发校本教材,全力推进劳动教育落地、落细、落实。
该校制定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突出了开展劳动精神宣传教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综合设计、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展示、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创建、劳动教育专题研究六大任务和保障措施。同时,配套制定了《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工作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子方案,形成“1+N”制度群,将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为扎实推进劳动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适应形势: 创新劳动教育新载体
2020年9月,学校立足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实际,全体师生开垦校园内闲散荒地23亩,创建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基地以教学系部、行政部门为单位划分13块责任区,主要种植应季蔬菜。设置了上级文件精神、领导关怀、劳动教育开课啦、劳动进行时、劳动光荣榜、农作物和蔬菜种植知识等14块劳动教育展牌,把劳动教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以必修课形式安排学生整地松土、播种、施肥、除草、采摘等体验式劳动,并组织学生每学期开展一次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广泛引导学生增强参与劳动、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在当前高校闭环管理下,有效疏解学生压抑心情显得尤其重要,学校创办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力推进了劳动教育落实落地落细,更重要的是有效缓解了学生的精神压力,有效实现了劳动教育落地和疏解学生心理压力的“双赢”。
该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按照每班一分地的规格划定责任田,保证全校学生全程参与。同时利用中秋节、国庆节组织学生利用劳动收获包饺子、开展钓鱼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感悟“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引导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和认同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劳动价值。
该校还创建了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干部教育实践基地、双创教育实践基地。四大基地成为疫情防控下的推进“三全育人”新载体,为同学劳动、创业就业、科技普及、干部培训等教育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也成为学生疏解心理压力、放松心情的“乐园”和“网红”打卡地。
校本教材: 打造劳动教育课程思政新形态
劳动教育重在教育,课堂是主阵地,教材是关键。校长陈嘉兴说,劳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好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就必须有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专业需求的劳动教育教材。
为此,该校由校长陈嘉兴任主编,编撰了《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活页教材。2021年11月已经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公开发行。教材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并通过大量优秀案例来弘扬新时代主流劳动价值,强化情感认同,提升育人效果。本教材试用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被河北教育厅遴选推荐参评“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目前,该校又启动了第二本劳动教育校本教材的编纂工作,重点突出劳动实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乐趣,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真挚情感。校本教材预计年底前出版发行,河北正定师专将构建起完整的劳动教育教材体系。
勤工育人: 提升感受劳动价值新体验
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人性至美至善、彻底自由的必由之路。该校把通过自主劳动获取“第一份劳动报酬”作为学生感受劳动价值重要环节,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创业就业、勤工助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劳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感悟劳动价值。近两年来,该校只要适合学生做的岗位都由学生来做,勤工助学岗位由原来的几十个扩大到近百个,年勤工助学达到400多人次。2021年全校勤工助学资金投入32万多元,一个学生勤工助学年劳动收入最高突破5000元。
正在清洁校园文化橱窗的张迪洋说,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他获得的第一份劳动报酬。让他切身感受到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果实的那份喜悦,用双手创造价值的自豪。负责学校户外大屏的操作及维护的侯立鹏同学表示,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不仅使他得到了物质上的回报,更是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对劳动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该校几十年来一直贯彻落实劳动周制度,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共参加4周的校内“劳动周”活动,每学期一周。同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学生生活技能劳动实践和生活养成教育,定期组织开展“文明宿舍”“文明教室”评选表彰,组织“劳动之星”“卫生之星”评选,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引导学生真正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劳动真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回眸这所百年老校,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培养出优秀毕业生4.5万多人。一届届优秀毕业生在不同岗位上爱岗敬业,勤学苦练,成为行业企业的劳动能手;一批批优秀人才躬耕三尺讲台,坚守初心,庚续使命,传承着新时代的劳动精神。
(魏兰庆 孙玥/文,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