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机器永远无法替代——7位新当选河北大工匠的奋斗故事
来源:河北日报  |  2022-05-05 09:06:38

  他们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时代使命;他们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用“干一行爱一行”的执着,成就“钻一行精一行”的精彩……

  4月27日,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2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记者见面会上,河北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韩立群对外发布了10名2022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和20名2022年河北工匠年度人物。其中,7名新当选的河北大工匠与记者见面并分享了他们奋斗拼搏的感人故事。

  扎根一线 刻苦专研

  “匠心,既要有进取心,更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反复。”在记者见面会上,回望自己的成长之路,张志忠对匠心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1980年出生的张志忠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加工中心的一名操作工,他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非常高。然而,这种“中国精度”却来之不易。

  在从业的20余年里,最令张志忠难忘的是工作中新型吸盘的设计与应用,他跑遍京津冀各大城市,现场查看各类吸盘,同领导、同事不停探讨,一次次的试制、失败、改进、提升,最终发明出数控真空吸盘技术。这种真空吸盘装夹简便快捷、稳定可靠,加工效率提升200%,加工精度从原来的0.1毫米提升至0.02毫米。在高频波导零件加工研究上,他利用空余时间翻阅各类专业书籍,研究各类齿形、角度的刀具,一遍遍优化工艺方案,自主学习掌握了100余种刀具在加工中的使用技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焊接工王万明被工友们誉为“土洋结合的‘焊接大拿’”,从焊接技术的“门外汉”变成手工焊、机器人焊接的“双料大拿”,王万明长年累月扎根一线,刻苦钻研。在参加工作的16年里,他每天早晨7时30分就到岗,提前做好生产准备,第一个开动焊机。经他焊接的大型中部槽有600多件,全部达到焊道平整、无杂质,内部质量一次探伤合格率100%。

  刚参加工作的前几年,王万明主要从事手工焊接,当时经他手的焊接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可以达到100%。后来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引进了德国CLOOS(克鲁斯)机器人焊接设备,机器人焊接质量和效率远远高于传统手工焊接。但全新的机器、颠覆性的技术、纯英文的操作说明着实让当时只有技校文化的王万明犯了难。他坚信“世上没有学不会的技术,只要肯吃苦,肯努力,一定拿得下”。一点一点地学习、一次一次地尝试,两个月后他用这台克鲁斯机器人焊接设备焊出了第一批中部槽设备,成功攻克了德国CLOOS机器人焊接设备的多种高难度焊接工艺。目前,他已独立编制了30多个产品焊接程序,先后完成中部槽开天窗、抬高变线槽体等高难度焊接工艺的试制。

  攻坚克难 创新突破

  北京冬奥会期间,国网河北电科院网络信息安全员常杰全力保障电力系统网络安全。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任务繁杂艰巨且鲜为人知的工作,面对海量的数据、大量的告警,需要积极组织监测预警人员、应急处置人员、溯源分析人员协同联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攻击分级、分类和研判,快速筛查出各类异常行为。常杰和同事们每天需要驻场保障12小时以上,成功处置了多起有威胁、有组织的网络攻击,有效避免了因网络攻击引起的供电事故。经过连续数十天的奋战,他们出色地完成了网络安全保障任务,为实现“五个零”的网络安全保障目标做出了河北职工的突出贡献。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测员谢晓星坚守“一个零部件都不能有瑕疵”的理念,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用技改创效,与难题博弈。2014年,他带领团队攻克了翼子板模具中的质量问题,经过多轮整改、评审、试装、验证,试装1520台份、整改模具15项、调整夹具9项、更改产品6项及完善调整标准11项,最终保证了翼子板模具全部投入使用。仅此一项,为公司节约成本240余万元。

  创新赋能奋斗,奋斗成就梦想。我省是中医药大省,作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践行者,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执业中药师许红辉始终坚持“做好药”的理想,一边在实验室搞研究,一边深入生产一线,熟悉生产线以及生产设备的现状,和同伴们不断提高研发质量,先后研发出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重磅拳头产品。她秉持救死扶伤的初心,坚持不懈研究古药方,用精益求精的匠心促使“经典名方”转化成质量高、疗效好的“经典产品”,这也成为激励她不断探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最大动力。

  坚守品质 传承匠艺

  在大工匠的讲述中,大家感受到了他们“偏毫厘不敢安”“千万锤成一器”的精益求精的精神。

  石影雕艺术起源于清代,用金属錾子凿击黑色花岗石板,通过不同力度形成不同深浅的黑、白、灰色,使作品形成立体感,被誉为“中华一绝”。近年来,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很多石影雕创作者放弃了手工雕刻,改用机器雕刻,机器制作一幅石影雕作品只需2个小时,虽然提高了效率,但纯手工创作出来的作品散发出来的神韵和灵气,是机器生产无法达到的。

  方士英石影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石影雕传承人方士英坚持传统匠艺,坚持手工创作。由于长年累月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她在40多岁时就患上了严重的职业病,但她说愿意用一生的精力和心血来传承、坚守。

  “匠人匠心,守正创新。”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冀派内画传承人王自勇说,这几个字是他的父亲王习三教给他的信条。王自勇自幼随父亲学习内画,是一个传统敬业的“匠人”。他的工作理念是“把时尚和实用融入非遗,让内画不仅局限在鼻烟壶上,让生活用品通过内画元素装饰更显时尚”。平时生活中的每件东西,他都拿起来研究作画、尝试设计,慢慢地内画与办公、家居生活结合,融入服饰和饰品,并变成一件件精美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为更好地传承衡水内画艺术,王自勇创办了首个国家承认学历的内画艺术培训学校,并建成世界上首个内画专业博物馆。同时,通过与融媒体合作,开发全景VR视频,将内画艺术以活态化形式呈现,为实现与现代生活的更好融合创造了条件,这个模式被业内公认为“衡水内画博物馆模式”。(河北日报 记者方素菊)

编辑:王阔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