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让“神兽”们安全上网
来源:新邯郸  |  2022-08-04 17:31:20

  原标题:让“神兽”们安全上网

  正值暑假,不少学生会选择“宅”在家里,使用网络休闲娱乐、学习充电。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如何安全上网、绿色上网、健康上网、文明上网?

  为此,记者走进邯郸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及广泰中学,听听专家们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建议。

邯郸:让“神兽”们安全上网_fororder_41

邯郸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宣传负责人张蓓蓓

  安全上网,远离网络诈骗

  12岁的小丽(化名)跟母亲一起生活,她时常从母亲那儿拿来手机,用母亲的身份信息登录玩手机游戏。小丽的母亲文化程度较低,工作繁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和管教女儿,这导致小丽越来越沉迷于某款手游。渐渐地,她已不满足于免费道具,开始偷偷地用母亲手机绑定的银行卡充值购买游戏道具。

  为防止被母亲发现,小丽每次都会把扣款的通知短信删除。一天,小丽的母亲想去银行存一笔定期存款,结果发现余额不足,直到家人从手机中发现了蛛丝马迹,小丽才说出实情。此时,小丽已经偷偷花掉8000多元。

  邯郸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宣传负责人张蓓蓓表示,未成年人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娱乐消费领域。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手机等设备使用情况,特别是谨防低价充值游戏币、高价收购游戏账户、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方式的诈骗,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或邯郸反诈中心0310—4067110报警电话。此外未成年人应当自觉遵守网络使用规范,合理使用网络;家长也应当提高网络素养,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并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进行教育、引导和监督。

邯郸:让“神兽”们安全上网_fororder_42

广泰中学政教处主任张巍

  绿色上网,守护个人信息

  日前,11岁的倩倩(化名)在快手App看视频时,收到了一陌生男子找她聊天的信息,倩倩没有任何防备就加了对方快手好友。几天后,男子通过快手私信问她要不要快币打赏主播,倩倩心动了,两人互加为微信好友,倩倩甚至将学生证照片发给对方。

  在双方的聊天中,男子以1元、20元、200元、500元的红包打赏不断诱惑倩倩,让倩倩拍摄裸照和裸露视频。当男子要求越来越过分后倩倩拒绝了,男子恼羞成怒,威胁倩倩要将裸露视频发到倩倩学校的网站上。惊恐之下,倩倩把此事告诉了爸爸,爸爸立刻报案,警察通过侦查,将远在外地的男子抓获归案。

  张蓓蓓告诉记者,由于部分未成年人想法单纯,自我保护能力意识不强,可能因为一些诱惑而暴露自身隐私,所以应增强孩子们的隐私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孩子们在网络中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更不可将身体的隐私照片、视频发送给网友。因为嫌疑人可能利用照片或视频对受害者进行敲诈勒索,或者当敲诈无果时则可能将受害者的资料在网上扩散,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邯郸:让“神兽”们安全上网_fororder_43

  健康上网,拒绝沉迷网游

  “每天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平板电脑刷抖音,叫她起床得磨蹭半个小时!”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吐槽”自己五年级的孩子,每天大把的时间用在刷短视频上。受疫情影响,居家网课期间王女士给孩子买了平板电脑。没想到,暑假期间孩子用平板电脑刷短视频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还多。

  “好不容易起床了,刷牙的时候看、吃早饭的时候也在看,只要有时间就打开刷几条,不让看还跟我生气,说放假也不让放松放松。”王女士坦言,“现在让她看看课外书,看几页就又拿起平板电脑玩起来。”

  广泰中学政教处主任张巍告诉记者,孩子们暑期在家时间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也会相应增加。为应对暑期孩子们沉迷网络的现象发生,家长和孩子应尽早共同制定一份上网规则,包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上网,上网时可以浏览的内容、参与的活动有哪些,双方如何共同执行并遵守约定等。

  “此外要关注孩子们在网上都做什么,通过观察、倾听和交流理解孩子们相关行为背后的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和引导。”张巍表示,家长们还可以利用网络工具监督和规范孩子的网络使用,如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发的家长监控平台、电子产品系统里设置的家长控制模式等。

邯郸:让“神兽”们安全上网_fororder_44

  文明上网,拒绝网络欺凌

  近日,13岁的佳佳(化名)被确诊了焦虑症和轻度抑郁,目前在家中疗养。

  佳佳因为和同学发生误会,被辱骂、污蔑“交往多名男友”的不实信息出现在多个微信群及微博内并迅速传播。为了删除信息,佳佳被迫支付了2000元“删帖费”。虽然网络不实信息删除了,但佳佳却还是惧怕上学,最终选择暂时休学。

  张巍表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中国6岁至19岁网民规模达1.58亿,占网民整体的15.7%;10岁以下的网民占比为3.3%。可以说,如今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

  “网络欺凌是指借助手机、网络等途径实施人身攻击的欺凌行为,如网络散播流言、攻击辱骂同学、发布暴力欺辱同学的视频和照片等。”张巍告诉记者,在网络社交这层“糖衣”下的网络欺凌便是看不见的“拳头”,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在许多受害者的心里烙下难以愈合的伤疤。

  “如何准确判断孩子是否遭受网络欺凌?”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巍表示,可以看孩子行为习惯是否有变化,看精神状态是否有变化,看学习情况是否有变化,看人际交往是否有变化。若发现孩子遭遇网络欺凌,家长可联系欺凌者要求其停止欺凌行为,同时报告学校及老师,联系心理教师或专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必要时可联系警方或诉诸法律。

  “家长们不仅需要学习如何应对自家孩子被网络欺凌,还需要提前教育孩子网络欺凌行为的后果。”张巍对记者说,若家长及时发现孩子间的矛盾,应适当禁止孩子使用通信工具,并加强心理和行为疏导。

  处于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未成年人面对的各类风险不容忽视。对孩子们而言,网络绝对称得上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让他们便捷地接触更多领域、获取更多知识,也可能使其因为沉迷网络耽误学业、损害成长。如何用好这把“双刃剑”,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孩子们的共同努力。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梦洁

编辑:李雨馨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