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辉煌的十年丨河北孟村:擘画“管道之都”发展新蓝图
河北共产党员网迅(通讯员闫晓楠 张越 刘冠一)时光荏苒,十载转瞬。管道之都、八极故里,十年砥砺奋进,十年蓬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坚持以解放思想为主线,以转型发展为中心,以建设经济强县为目标,创新实干、奋发进取,各项工作稳中有为、稳中有进,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积极向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书写“孟村答卷”。
十年,孟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王军 摄
聚焦产业发展,保韧劲提能级,打造“管道之都”
盛夏时节,走进孟村开发区,主路上车水马龙,往来的运输车辆载满了管道原材料或成品,各家管道制造企业的车间内一派繁忙。
享有“中国弯头管道之都”美誉的孟村,以弯头管道装备制造业为支柱产业。这一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年钢铁吞吐量超千万吨、年产值超200多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能够生产包括钢管、弯头、法兰、阀门等千余种型号管件产品。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围绕做强产业,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因地制宜谋划产业项目,坚持管道产业“走出去”战略,发挥长三角研究院、燕山大学等院校的牵线作用,加快京津冀协同产业园建设,加大外资引入力度,带动群众稳步增收。
河北圣雄管件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累积掌握了国内先进双曲面以及多曲面加工工艺,多次用于空间异形结构,如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保护工程;江丰管道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保温管产品改变了传统“管中管”生产工艺,在保温管制造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河北华洋钢管有限公司生产的“华洋牌”高频直缝焊钢管被评为“河北省名牌产品”,年生产能力可达150万吨。同时,孟村与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签订“孟村管道产业互联网”项目合作协议;与燕山大学深入对接,并进行合作签约,加强县校合作,专家团多次来孟实地考察并提出合理建议,助推孟村管道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与重庆大龙网集团签署“龙工场”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加速构建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构筑孟村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和产业高地……
一个个外向型企业软硬实力的增强,助推孟村管道装备业的集聚发展,促进孟村由“中国弯头管道之都”向“世界管道装备基地”的嬗变。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画卷
位于高寨镇南留舍村的大成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场里,10万只肉鸡正出栏装车,运往大成公司进行宰割销售。
作为沧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孟村不断鼓励发展畜禽养殖产业,突出孟村的清真特色,形成了以肉鸡养殖加工产业为主,肉羊、肉牛为辅的特色产业布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起肉鸡“五统一、三固定、一稳定”运行机制,采取订单农业生产,发挥龙头企业产销机能,辐射半径150公里,带动沧州及周边区域700多个规模养殖户以契约方式合作养鸡,2021年出栏达2443万只,年销售收入达20多亿元。
时下,正是各类桃子上市的季节。走进新县镇赵石桥村满香果树园,整个桃园郁郁葱葱,满眼的绿色尽收眼底,沉甸甸的桃子挂满枝头。村党支部书记王胜岐正帮着各家农户直播介绍、销售,果农们忙着采摘、搬运、分拣、装箱……一派产销两旺的丰收景象。
孟村以现代农业生态园区为依托,鼓励各村庄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打造富民强村的特色林果产业,重点发展了冬枣、桃子、梨等特色林果种植,实施“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特色果品种植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打造出冬枣千亩以上经营主体3个、梨和桃百亩以上经营主体5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驿站2个、省级观光采摘园2个,水果生产面积8778亩,年产量1.2万吨,年产值5627万元。去年,孟村与河北农业大学签署了县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河北农大科技、人才和平台的优势,校县联手,在人才培养、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领域广泛合作,为孟村农业科技研发、先进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动力。
孟村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2019年至今,建设高标准农田达5.1万亩,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8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79户,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2020年,孟村获评“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美化城乡环境,增进群众福祉,擦亮“八极故里”名片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干净整洁的道路、邻里和谐的社区、草木葱茏的公园……穿梭于大街小巷,能切实感受到孟村这座小县城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每天晚上我们都来饶安公园散步,有时还会跟着跳广场舞,在这里住了十几年,看着周围的环境一天天变好,心里别提多舒坦了!”家住饶安公园附近的刘女士每天晚饭后都会和老伴儿来到饶安公园散步,广场上有跳广场舞的老年团,有打羽毛球的年轻人,有带孩子来玩耍的夫妻……人们的欢声笑语让这座小城充满了温暖人心的烟火气息。
近年来,孟村实施饶安公园升级改造、迎宾路绿化和渤海路绿廊建设工程,建成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饶安公园晋升为省四星级公园,城区绿地面积增加12万平方米,新增景观片林1000亩。
党的十八大以来,孟村着眼城乡一体化建设,聚焦城乡环境改造提升,以“净起来、绿起来、靓起来、美起来”为标准,持续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投入和建设力度,以绣花功夫般的细心、耐心、巧心,“一针一线”扮靓城市形象。目前,孟村主城区面积拓展到1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至53%。升级改造老旧小区37个,改厕1.6万座,污水有效管控村庄90个,目前全县126个村生活垃圾收集收运实现全覆盖,收集率达到100%,公共照明实现全覆盖,亮灯率达到100%,节能率达到70%,公路贯通全县所有乡村,打造泊北、卜老桥等省级美丽乡村19处、美丽庭院30966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孟村宛乡情养老公寓院内,来自孟村俊秀毛绒玩具厂的技术老师正耐心地指导住在这里的残疾人学习手工零活儿。这是孟村“精准助残”民心工程的培训项目之一,通过对接残疾人定点托养机构和就业帮扶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生产场所和技术指导、订单零活,提高了残疾人动手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精准助残”民心工程是孟村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真实写照。十年来,孟村积极兴办民生实事、好事,不断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扎实开展14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会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在此基础上,加强文化保护,深挖人文资源。先后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乡村文化站的升级改造,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打造以津南圣地为核心的红色文化、以双万亩公园为主的生态文化、以八极拳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以清真美食为核心的饮食文化,塑造孟村文旅品牌,擦亮“八极故里”这张特色名片。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站在新的起点上,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与全县人民携手同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以建设经济强县、美丽孟村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