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秦皇岛大力推动长城文化遗产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展示和文旅融合发展 守护长城文化,擦亮旅游金招牌
秦皇岛市高度重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不断加大长城保护力度,这是角山长城。河北日报通讯员 焦同生摄
山海关区深挖长城资源,加速实现古城繁荣发展,这是山海关古城夜景。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金磊摄
8月1日,随着建筑顶部最后一部分混凝土浇筑完成,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暂定名)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项目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定位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将成为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中国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
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到2022年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意义的保护项目将基本建成,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到2023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功能进一步完善,长城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展示和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全面建成。
建管并重,守护长城文化遗产
山海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形狭长,“山”与“海”相隔仅8公里。
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秦皇岛市被国家和河北省列为重点段,先行示范。“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标志性项目,中国长城博物馆项目建设一直是山海关区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中国长城文化的弘扬与保护,成为长城精神、长城文化、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的集中展示平台,以及长城学研究基地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建设专班负责人、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局长冯振说,目前,博物馆展陈大纲与展陈设计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力争2022年底开馆运营。
秦皇岛长城资源禀赋天成,市内明长城全长223.1公里,东西横跨山海关区、海港区、抚宁区、卢龙、青龙5个县区,18个乡镇、85个村,长城沿线拥有26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8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长城有入海长城、山地长城、平原长城、河道长城等多形态长城资源,辖段长城遗存丰富、体例齐全,代表了古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最高成就,是明长城最为精华的地段。
“这是明代的火铳,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这个毛笔盒是当时戍边官兵用的,在当时这是普通老百姓不常见的‘稀罕物’。”7月6日,在板厂峪长城文化展馆内,68岁的许国华通过这些“老物件儿”讲述着古老的长城故事。
许国华说,每一件宝贝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先辈生活的印记。“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许国华2002年当起了长城保护员,全身心投入到保护古长城的工作中。20年一路走来,他发现自己对长城文化的热爱更深了。
秦皇岛在长城保护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建立“长城保护员机制”,在河北省率先立法颁布实施《秦皇岛市长城保护条例》,出台《秦皇岛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设立“长城保护日”,开展“走近秦皇岛长城”系列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等法律规定,加强长城本体保护,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依托优势,擦亮旅游金招牌
连日来,山海关区天下第一关景区鼓声阵阵,五颜六色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古城,《观·山海》长城情境光影秀吸引了大批游客。“将现代科技和古城文化结合在一起,我们不仅感受到游玩的乐趣,还感受到了古城的文化。”游客吴楠说。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以前只是从书上读过这两句诗句,今天身在其中,才感受它的壮阔和力量,真的不虚此行。”游客陈宇明说。
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面展开,一系列重点项目在此实施,因长城闻名遐迩的山海关,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以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为牵引,山海关区谋划实施了长城文化产业园建设,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带动长城周边产业发展,持续释放兴文化、优环境、促发展的多重引领效应。
目前,围绕放大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外溢辐射效应,山海关区正加快推进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及长城山海关风景道建设,实施角山路沿线环境秩序整治提升,做好长城文化产业园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古城遗址保护提升和核心展示园综合提升等项目。
让群众真正感受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带来的好处和变化,擦亮秦皇岛文化旅游的金招牌。2022年旅游高峰期,山海关区通过打造夜间特色业态及消费场景,将互动娱乐、传统文化、网红美食有机结合,为游客营造沉浸式游览体验,延长停留时间,促进消费升级。7月以来,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8万多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000多万元。
接续传承,让长城文化生生不息
67岁的长城保护员张鹤珊每天至少用5个小时在长城上割杂草、捡垃圾、查看每一处城墙……他怀揣着对长城的热爱,坚守了44年,成为长城保护一线的主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志愿者加入到长城保护、文物整理和讲解等工作中。“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长城故事,宣传长城文化,加入长城的保护中来,才能将长城精神传承下去。”张鹤珊说。
新中国成立后,山海关长城保护受到重视。1952年10月,国家拨款首次大修,至今维修保养已有70余次,累计投入8亿多元。按照“保护第一,抢救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山海关区在真实完整保护长城及附属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基础上,除险加固、合理利用,进行活化传承。
如今,在各方支持下,山海关关城外围的宁海城至铁门关段城墙、铁门关豁口券洞、角山长城,以及老龙头入海石城、靖虏台、南海口关等段都相继修复。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认为,长城最突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历经岁月锤炼,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山海关区孟姜镇北营子村地处角山和山海关古城之间,明长城遗址穿村而过,这里常年缺水,地瘠人穷。村党支部书记李成锁说,为抓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山海关区帮助北营子提升改造了村史馆,启动长城公社展馆建设,村民建水库、种樱桃、发展大棚蔬菜,还建起了民宿,人均年收入已过万元。“这里变了样,日子也越来越好。”北营子村村民栗玉芳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河北日报 记者 师源 孙也达 通讯员 孙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