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北 向海图强——河北海洋经济这十年
来源:河北日报  |  2022-11-01 12:34:57

【中首】大河之北 向海图强——河北海洋经济这十年

北戴河近岸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中首】大河之北 向海图强——河北海洋经济这十年

经过海洋岸线修复治理,秦皇岛海滩恢复了浴场功能。

  河北省环抱京津、毗邻渤海,拥有广阔的腹地。487千米的大陆海岸线将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串联起来,宛如张开的臂膀,拥抱着浩瀚的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蓬勃发展的海洋经济,成为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深化改革,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一直是河北省海洋工作的方针。近年来,河北从深化管理制度入手,大力完善海域管理政策和规划,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规划编制实施上,河北实施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规划,沿海市海洋功能区划和养殖用海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出台《河北省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强化海域使用权市场化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围填海计划指标使用管理的意见》,强化了围填海计划指标的指令性管理,保障重大和民生项目用海。

  河北省现有海岛14个,海岛陆域面积36.35平方公里。近年来,河北不断完善无居民海岛管理制度,有序推进无居民海岛管理。2011年,唐山湾国际旅游岛获批为国家级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探索海岛生态型发展模式。2013年,《河北省海岛保护规划(2012-2020年)》批准实施。2009年,首个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唐山湾“三岛”海岛保护和利用规划》获批,为保护和改善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海岛提供了科学依据。

  近年来,河北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推进涉企经营“一件事一次办”,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2012年起,河北省沿海地区推行海域使用权“直通车”政策,成为全国首个推行海域使用权“直通车”政策的沿海省份。

  2013年,河北省积极推进海域资源市场化工作,除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公益事业或公用基础设施用海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外,对经营性用海全部实行招拍挂出让。2020年,河北修订印发《河北省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海域使用权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海洋资源管理格局。

  2013年以来,河北实施差别化海域供给政策,引导建设项目向曹妃甸区、沧州渤海新区集聚。为保障重大项目用海,提升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节约集约用海标准,印发了《河北省主要项目用海控制指标》,对需求用海应供尽供,提升海洋资源保障能力,着力推动首钢京唐钢铁厂等重大项目用海需求保障。

  为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河北启动海洋资源管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资源监管、推进生态修复、打击违法用海、提升管理能力等5方面,确保重大项目用海实现应保尽保,助力河北沿海经济带率先发展。

  近年来,唐山市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港口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集聚发展现代临港产业,把沿海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秦皇岛市加快沿海经济崛起带建设,坚持以城定港、港产城融合,优化港口功能和结构,创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推动港口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打造世界级文化古城、世界级度假海岸。

  统筹推动海水淡化综合利用,截至2022年上半年,河北海水淡化产能达到34.07万吨/日,跃居全国第三位。2022年上半年,河北省海水淡化总产水量为2857万吨,同比增长15.3%,正朝着2025年全省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49万吨/日发展目标大步前进。

  海水淡化只是河北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北海洋生产总值大幅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主要海洋产业增势强劲。数据显示,2021年河北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651.6亿元,增速位列全国第五。2022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为1280亿元,同比增长2.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力争达到3200亿元。

  生态修复,精心呵护一湾碧海

  渤海属于内海,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多年来,河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精心呵护着一湾碧海。

  突出系统治理,注重科学精准。2012至2014年,河北省实施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并先后实施河流入海污染治理、侵蚀岸滩修复、沿海防护林建设、海洋环境保障等十大工程项目。2019年,河北全面打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定制“清洁渤海、健康渤海、安全渤海”的战略目标。

  效法自然,人工养滩。为修复日益后退的海岸线,河北首创“覆植沙丘—滩肩补沙—人工沙坝—离岸潜堤”的海滩静态平衡生态修复模式,岸线修复效法自然,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滩模式寿命短、海滩自营力丧失及养滩工程与生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人工养滩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将秦皇岛近岸海域恢复到最原始的自然状态。目前,“沙丘—海滩—沙坝—潜堤”修复流程成为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模板,并被有关部门予以推广。北戴河建立了国内第一座养滩原位监测站,填补了我国海滩养护原位监测的空白。

  湾河共治,实现海清河净。秦皇岛市坚持“四治”理念开展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水、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源,并提出“不让一滴污水入河进海”的目标,扎实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末端治理向源头管控转变,杜绝各类污水违规偷排和超标排放现象,从根源上改善近海海域水质。通过实施戴河生态治理工程、洋河—戴河水系连通工程,北戴河生态水量恢复,水质逐年向好,由2017年的Ⅳ类稳步提升至Ⅲ类及以上。

  为杜绝污水直排入海,通过海陆统筹、湾河共治,秦皇岛湾入海河流国家、省考核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考核点位水质达标率实现3个100%,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和提升。

  沙软潮平、红顶素墙、海鸟啁啾……经过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河北河流和近岸海域鱼类、鸟类、藻类及沿岸动植物和谐共生,江豚等多种世界濒危珍稀动物频频出现,呈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好景象。

  海洋预警,筑牢海上安全防线

  近年来,河北省海洋灾害应急处置制度进一步完善,制订实施的《河北省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和赤潮、风暴潮、海冰、溢油等应急执行预案,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提升服务能力,河北省建立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和覆盖全省的监视监测与预警预报网络,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远程在线视频监视和预警预报系统,对全省重要港口、河口、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实施动态跟踪监视监测,定期评价海洋环境状况。同时,开展北戴河邻近海域典型生态灾害与污染监控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基本建立立体、高效、快速的北戴河邻近海域典型生态灾害预警、控制和处置关键技术集成系统和污染物监控关键技术。

  海洋预警是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为给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河北建立了海洋环境立体业务化监测预警体系。除常规海洋环境监测外,还对赤潮/绿潮、海洋溢油、海水增养殖、滨海旅游度假区、公共海水浴场、陆源入海排污口、江河入海污染物等实施全方位监测预警。同时,加强海域岸滩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海洋观测浮标、入海河口生态预警岸基站,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定期通报海湾水质和海漂垃圾治理状况。

  针对沿海沙滩受侵蚀严重、湿地功能退化等突出问题,河北分步对受损岸线、湿地进行了生态修复。自2012年以来,整治修复岸线长度60千米,修复湿地面积1396公顷,有效遏制了区域海岸侵蚀后退和湿地退化趋势,使海洋、沙滩质量显著提升,湿地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并提升了海洋重点区域生态系统防灾减灾能力。

  向海发展、向海图强。十年乘风破浪,河北正在迸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王爽、宋海娟、霍永伟)

编辑:张瞬晗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