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宁晋:祖孙三代的百年非遗传承路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3-05-05 17:53:06

  国际在线河北消息(记者 王珊珊):“嗞啦”……新鲜的丸子被倒入滚烫的热油之中,霎时间热气氤氲,香味扑鼻。日前,在邢台市宁晋县北河庄镇团结村,任风辰祖孙三人在厨房忙碌着。村里只要有定亲、贺喜、婚庆或重大节日时,总少不了任风辰祖孙三人的身影。因为他们有着拿手绝活——制作“八大碗”。

(原创)河北宁晋:祖孙三代的百年非遗传承路_fororder_图片4

宁晋县非遗“八大碗” 摄影 胡盼玲

(原创)河北宁晋:祖孙三代的百年非遗传承路_fororder_图片3

任风辰对“八大碗”中的白肉进行“摆面 摄影 胡盼玲

  “俺这‘八大碗’已经传承一百多年了,到我这是第三代。‘八大碗’主要包括白肉、方肉、酥肉、肌肉、肘条、豆腐、丸子、海带。”任风辰今年78岁,个子不高,但老当益壮,非常健谈。他20多岁就跟着舅舅学习“八大碗”制作技艺,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大厨。

(原创)河北宁晋:祖孙三代的百年非遗传承路_fororder_图片2

任风辰在制作“八大碗” 摄影 胡盼玲

  “八大碗”的主材是新鲜的猪肉,配以豆腐、海带,多采用煮、炸、烧、蒸等烹饪手法,其技艺主要在选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选择上下功夫。其中,白肉、方肉精选上好的五花肉,用不同的方法,切成厚薄均匀、皮肉相连、一夹即断的“肉面”;酥肉是精选猪瘦肉剁成肉馅,过油炸成肉饼,再改刀做成“碗面”;肌肉是选用瘦肉切成片,摆成“花瓣形面”;肘条用后肘肉制作,切成竖条状,随后改刀成片;豆腐则是卤水豆腐切成方块过油炸,用佐料腌制后制作成“面”;海带选用大叶海带,蒸煮后切成丝炒制……“八大碗”八个“面”层层把关,最后浇入秘制汤汁,这才算制作完成。

  能做一手正宗的“八大碗”,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其制作考究,任风辰有时为了掌握煮、蒸肉的火候,会一直守在灶台旁边,看着炉火火焰的燃烧大小。任风辰还结合当地风俗和食客提出的意见,对“八大碗”加以改进,形成了制作精良、选材考究、经济实惠、肥而不腻、老少皆宜并且色、香、味、型俱佳的美味“八大碗”。

(原创)河北宁晋:祖孙三代的百年非遗传承路_fororder_图片1

热气腾腾的“八大碗”出锅 摄影 胡盼玲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制作过程繁琐复杂,“八大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濒临失传。为把这一技艺传承下去,任风辰把“八大碗”制作技艺传授给了儿子任国宁。任国宁与家人商量,开起了饭店,把“八大碗”搬上餐桌,供食客品尝。简单的食材加上精湛的技艺,“八大碗”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好评,成了远近闻名的菜肴、“舌尖上的非遗”、游子心头的乡愁。目前,“八大碗”已响誉宁晋及周边邻县,慕名前来品尝的食客络绎不绝。

(原创)河北宁晋:祖孙三代的百年非遗传承路_fororder_图片1

任风辰祖孙三人展示“八大碗” 摄影 胡盼玲

  “作为‘八大碗’第五代传人,我有信心把它发扬光大,现在正在申请市级非遗,我相信‘八大碗’的香气一定能飘得更远!”耳濡目染之下,任风辰的孙子任少岩年轻的臂膀上扛起了“八大碗”传承的担子。他常说,这一扛,扛起的不仅是家族的生计,更是“八大碗”非遗技艺传承的希望。

  经过时间沉淀的“八大碗”,在咸与淡的交汇融合中,成为了宁晋地方美食的名片。如今,“八大碗”氤氲着家的味道,酝酿着团圆的喜乐,勾起了浓浓的乡愁,以其蕴含的独特地方文化与味觉精华,征服了众多家乡百姓以及南来北往的食客。

编辑:徐文龙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