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北消息(记者 王珊珊):绵延起伏的山峦,层层叠叠的梯田,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初夏时节,走进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柴关乡王硇村,一连串的美景映入眼帘。
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 摄影 王芳
王硇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有着600多年建成史,是太行山古村寨的典型代表。不同于太行深山区流行的石板屋顶房,王硇村85%以上的传统民居建筑墙体采用当地的红色砂岩砌成,屋顶青瓦覆面,龙首鸱吻,整体建筑风格既有太行山的雄浑厚重,又有南方蜀乡的婉约秀丽,堪称南北文化合璧的典型。
全村现存完好的古院落有130余处,石楼建筑面积达72000多平方米,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古村中的小巷 摄影 王芳
“这条街道是东南缺巷。”村中长者指着一排在东南角凹进一处的房子说,“所谓的东南缺建筑就是每一排石楼不是左右对齐成一排,而是自前向后闪去东南角一块。”
山区依山建房,用地非常紧张,为何留出东南角,错失良地?他解释说,古时此巷为王硇村唯一进村通道,东南缺角处可作为掩体,进行藏身、射击,具有隐蔽、防御的功能。同时“拐弯抹角”在王硇村也是和谐的象征,以前没有交通工具,运粮食是人担或牲口驮,直角容易卡,古人便将拐弯地方设计成圆角,在与人方便同时与已方便。
摄影爱好者在拍摄古村落 摄影 王芳
近年来,王硇村摸索出一条“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以用促保”实现“活态传承”。
开展大密度荒山绿化,实施老院落保护性恢复,广泛设置旅游服务设施……随着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王硇村发展成集建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相继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以及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现在,村里不少百姓依托闲置民居经营起了民宿,并以石街石巷、石头老宅为真实布景,打造写生基地、影视基地,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美丽的自然风光 摄影 王芳
50岁的王硇村村民王现文曾在沙河市区从事餐饮业13年。2018年,他看准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商机,把自己的房屋进行仿古改造,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靠着特色的民居、地道的农家菜肴,农家乐的效益越来越好。”王现文说。
“美丽宜人的自然环境、内涵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绚丽的民俗艺术,共同构成了这里多姿多彩的魅力风光。”王硇村党支部书记王天印表示,王硇村将继续深入挖掘并弘扬好、传承好古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愁,为“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