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北消息(李雨馨):近日,走进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下伙房乡下伙房村的玉米制种基地,农田里一片新绿、生机勃勃,村民们忙着给玉米除草间苗。
“乡里依托实力强、技术硬、信誉好的制种公司,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种植模式,在下伙房村发展玉米制种1700余亩,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种子行业是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起点,保证制种面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下伙房村党支部书记唐艳军一边在玉米制种基地观察苗情一边介绍道。
据悉,下伙房乡以“双创双争”为引领,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书记精品工程”。该乡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及帮带提升作用,开启党建领航接力模式,把发展玉米制种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该乡把做强做优玉米种业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了以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发展玉米种业产业的组织领导体系,强力推动玉米种业在该乡落地生根。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乡党委书记亲自抓,成立一对一服务专班,对复杂问题或推进难度较大事项定期会商,明确路径,跟踪落实;组织优秀党员干部定期入企服务,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今年,承德新禾源种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在该乡建设种子烘干车间1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为周边村民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解决就业岗位170余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如今,该乡的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呈现出基地做优、企业做强、产业做精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围场大力发展质量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附加值,紧紧围绕“生态”牌、“绿色”牌,锁定特色产业,不断以产业带动、集群联动推进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