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渤海新区黄骅市融媒体中心
国际在线河北消息(李雨馨):7月3日,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乡林江农场京津冀沪渝苏盐碱地改良与利用博士工作站,民族乡村“双富”行动农业技能宣讲培训班开班,吸引了全市各少数民族村的科技能手和种田大户积极参加。
培训会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专家结合当地实际,围绕“盐碱地苜蓿高效水肥管理技术”“旱碱麦品种的推广与应用”“提高耕地质量 助力粮食安全”等主题进行讲解。专家们还带领种植大户们来到农场苜蓿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手把手传授农业技术,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一对一进行解答。农民“点菜”,专家 “下厨”,让培训内容更对农户 “口味”。
“专家们的精彩讲解,提高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和专家们建立联系,使我们的种植技术有更大的提升。”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乡羊四村党支部书记万俊男说。
“我们经过长期实验得出结论,种植完苜蓿以后的土壤,可以给后续的作物种植提供每亩15公斤纯氮,这个效益是非常可观的。种植完紫花苜蓿,随后种植旱碱麦或者其他的大田作物,形成一个很好的种植轮作循环,既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蛋白饲料。”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牧草体系养分管理岗位科学家何峰说。
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把民族乡村振兴纳入当地的重项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民族乡村“双富”行动计划,为民族乡、村各族群众发展产业带来“新技术”“新模式”,把“富口袋”“富脑袋”目标落到实处,扎实推进富有民族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2022年,该地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