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北消息(记者 王珊珊):7月29日8时至8月2日8时,受第5号台风“杜苏芮”登陆减弱低压及其外围环流影响,涞源县出现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350.6毫米,特大暴雨中心之一王安镇降雨量高达573.4毫米。汛情即是命令,暴风雨中,涞源县广大党员干部紧急集合,奔赴一线,转移群众,抢修道路,加固堤坝……
受暴雨影响,王安镇21个村12000余米道路损毁,48座桥梁冲毁,14个村断交,18个村断电,全部村通讯中断,8317名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作为全县抢险救灾主战场,王安镇党员、干部、群众不畏艰险、和衷共济、守望相助,96个小时,演绎了一场与大自然的搏击。
紧急转移
7月30日夜,在暴雨肆虐了一天一夜后,干涸的山涧像苏醒的困兽咆哮怒吼,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着一切,巨石、树枝、甚至整棵的树木都被洪水卷走。
经过两天的紧急转移,王安镇芦草湾村内低洼和地质灾害点的11户20名群众全部安全撤离,村全体干部在两委办公室备勤。
晚上11时28分,芦草湾村党支部书记龙连潮的手机铃声紧急响起,村民赵风山打来求救电话,“不得了了,连潮,赶紧救命吧,五道埝宋福功的房子被洪水包围了,快救命吧!”龙连潮一听就急了,立刻带着备勤的两名村干部前往救援。可宋福功住在五道埝,通往该户的路已断,人车不能通行,唯一办法是从后山过去。于是,龙连潮一行三人决定走山路避开洪水直奔宋福功家。
为了走山路方便,大家不敢穿雨鞋,全部穿着运动鞋,冒雨穿行在植被覆盖的山间。山体吃透水,踩上去一步三滑,一脚下去泥没过小腿,大家只能抓住树木、灌木丛艰难前行。如果说爬上去是和大自然搏斗,那在狂风暴雨的夜里从山顶滑下去便是用生命在冒险。从山顶滑下去是断崖式山坡,没有植被,一不留神翻滚下去就有生命危险。一路惊险,大家总算安全到达,与宋福功的侄子宋连国会合。
洪水足足有两米多深,把房子三面包围,三个人声嘶力竭地朝屋里呼喊,没有回应。大家的心都悬起来,赶紧爬上房顶,把瓦揭开,用双手扒开个洞,两个人半趴在屋顶,另两个人滑进屋里后,搭成人梯把宋福功顶起来,上面两个人合力往上拉,这才总算把人救出来。
返回路上,又赶上桥面突然坍塌,有三人跌落水中。大家紧紧地互相拉着,岸上的人则用力拽着,好不容易才终于上岸。后来问到龙连潮当时是怎么想的,他轻描淡写地说:“这哪有时间想呀,我是党支部书记,又是共产党员,群众有危险,我必须上!”
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那夜的暴风雨丝毫撼动不了早已深埋在心中的信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确不用想,坚定的理想信念早就融入了血脉,化作了行动。要知道,龙连潮他们那天夜里去救人滑下去的断崖,即便在白天也是没人敢从那走。
东刘家庄村支部书记张建民雨中转移群众 摄影 王艳芝
7月30日下午6时18分,在暴雨持续26小时后,东刘家庄村非转移区的部分群众房屋受到洪水席卷,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东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民立即组织人员紧急转移。
张建民首先想到立即转移住在道沟的郭玉芝老两口,老两口的孩子都不在本村。第一次入户做工作,老两口坚决不同意转移。张建民无奈只好给其女儿拨通电话,其女儿表示雨大没有车,并且不确定父母是否愿意到自己这儿来,张建民便果断表示开车把老人送过去。经过劝说,老人同意后,张建民不顾大雨滂沱抱起老人就走,成功把两位老人送到女儿家。一户、两户、三户……张建民带领两委干部、党员一户一户做工作,车接车送,将7户12人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7月31日晚11时40分,张建民接到求救电话,刘建玉居住地爆发山洪,情况危急。他不假思索拉着村委委员刘田期就往刘建玉家走,就在大家把刘建玉老人拉出来后,洪水恰好从山沟里奔涌而出,淹没了刚刚通过的路段。
作为党支部书记,把群众安危放在第一位,不顾个人凶险,冲锋在前,保护群众生命安全,不是天生的英雄,而是血脉之躯有了信仰。
主动联络
7月31日,暴雨持续。下午2时,二十亩地、银山口、冷铺、芦草湾、王家庄五个村突然失去联系,道路中断、通讯中断。镇防汛指挥部紧急联系,一次、两次、三次……电话一直不通,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这些村雨势大靠山近,滑坡泥石流风险大。男同志们组成五人组,前往银山口,确认该村安全后,想强行跨过洪水去往王家庄、冷铺、芦草湾,救生圈、绳子、雨衣全副武装,却被迅猛的洪水阻击,无法前行。
无奈,大家返回镇防汛指挥部。就在这时,二十亩地村原党支部书记高建忠打来电话报告平安,并说他家所在位置高,有微弱通讯信号,可村内通讯已经中断了。
王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全武在试图联系包村干部时发现通讯中断后,立即想办法联系王安镇党委书记刘元昊。根据经验判断,山顶的通讯信号最强。赵全武不顾个人安危,冒雨徒步,平时1个小时的路程足足走了2小时,才到山顶,终于有了微弱信号。7月31日凌晨5时31分,赵全武给王安镇书记主任工作群发了消息,“王家庄村人员平安”。
双坨村组织党员群众疏通河道 摄影 王艳芝
看到信息后,王安镇政府镇长甄晓洁欢呼起来,终于又一个村有了消息。刘元昊立即拨通赵全武电话,详细了解村内群众安危及灾情,并叮嘱注意安全。
赵全武在得知冷铺、芦草湾两村失联后,立即主动请缨,徒步翻山前往冷铺村。
山岭陡峭且泥泞,赵全武绑紧鞋带,开始攀爬山岭。雨水拍打在脸上无法呼吸,衣服湿透,鞋子也被泥土淹没……他紧紧抓住岩石和树干,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心中默念“必须坚持下去,必须见到冷铺村的干部,必须知道那里的百姓是否安全”。
翻越两座山梁,赵全武见到了冷铺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连瑞,得知村民们没有伤亡、也没有严重的损失后,总算松了口气。
短暂的停留后,赵全武又返回山顶及时向刘元昊报平安,到家时已近中午。
中午11时48分,经过不懈努力,赵全武终于通过群众得到芦草湾村的消息,一切平安。失联的5个村全部有了消息。
在与他人聊起这件事时,赵全武坚定地说:“在灾难面前,哪有你我,我们是一个整体,都是王安镇的党员干部,有责任也有义务确定我们的群众安全。”
风里雨里,艰难险阻,党员干部,义无反顾。
抢筑堤防
7月31日下午6时35分,正在巡查洪水涨势的王安镇村党支部书记高庆合发现堤坝有了裂缝,有决堤危险,便紧急调动钩机、铲车、运输车等工程车辆,利用自己约7万余元的方形石料,通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在堤坝后方形成了长约300米、宽4米、高3米的石挡墙。筑成挡墙不到20分钟,堤坝轰然倒塌,挡墙成批的石头顺势掉落,与倒塌堤坝组合形成新的堤坝,成功阻挡住洪水侵袭村庄。
高庆合患有痛风,双腿膝盖以下长期肿痛。那夜雨大风急,脚下泥泞不堪,他几次摔倒。大家都劝他回去,他却忍痛坚持在一线指挥,直至洪水对村庄没有威胁。
8月1日中午11时57分,山洪从各方奔腾而出,下游的银山口村白求恩战地手术展览馆前,河水增涨迅猛。洪水猛烈地冲刷着护堤坝。本是阻拦洪水的大坝,却如被无形的刀刃割开,一道道巨大的裂痕沿着坝体蜿蜒而下,洪水从裂痕中喷涌而出,发出轰鸣声。
河流两岸的百姓已经转移到安置点。为了保住河对岸的玉米地和百姓的房屋,为了保护白求恩战地手术展览馆不受损,银山口村两委干部、党员组建起了23人的党员突击队。
镇直党员突击队搬运沙袋 摄影 王艳芝
他们一边紧急调动钩机把石料堆在堤坝内侧加大堤坝的承受力,一边紧急码放300余袋沙袋挡住决堤。他们筑起临时防线试图阻挡疯狂的洪水,在暴风雨的咆哮中,沙袋落地的声音铿锵有力。
在狂风暴雨中,党员突击队顽强拼搏,把大自然带给老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顽强的抗争终于阻挡了洪水的肆虐,百姓的房屋、庄稼、白求恩战地手术展览馆全部安全,向大自然宣告着顽强自救的力量。
抢修断桥
8月2日,雨晴第一时间,王安镇党委迅速开展“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家园自救行动,全镇21个党支部组织470余名党员、2000余名群众,出动50余台机械,抢修桥梁、道路、电力、通讯等,清理街巷院落淤积物,全力以赴投入到恢复自救中。
王家庄十亩地桥连接王家庄、冷铺、芦草湾三个村,是三个村出行必经之桥。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金国淌水10余次前往王家庄十亩地桥,寻找抢通断桥的办法。由于长时间浸泡水中,张金国的膝盖以下全部红肿,疼痛难耐。
8月3日,洪水见小,张金国再次淌水至桥边,爬过横卧在河中央的大树,到达对岸,与另外两个村商定具体抢修方案。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张金国委托芦草湾村党支部书记龙连潮、冷铺村党支部书记刘明革先指挥两台钩机抢通三个村内断交路段,自己指挥一台钩机先行为铺设混凝土管涵垫基础。
8月4日凌晨4点,混凝土管涵运送到河边,冷铺村、芦草湾村、王家庄村的党员、干部、群众40余人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吊装管涵,有人负责装填沙袋,有人负责运送沙土,一切都在高效有序运转。张金国也一直强忍双脚疼痛泡在水中指挥。
混凝土管道的安放必须有人在水中人工控制混凝土管道下落位置,冷铺村村委委员李志涛、群众赵猛,王家庄村村委委员张海永,三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自发请战,站在洪水中控制管涵。
水流湍急,重心不稳,张海永的鞋子被洪水冲走了,他就光脚在水中继续坚持,三人多次被河底的石块碰伤,但丝毫没有动摇他们站在水中搭建好桥梁的决心。
中午12时21分,三村群众自发为奋战在抢修桥梁一线的勇士们送来矿泉水、食物等。终于,下午2时,混凝土管涵全部摆放到位。
三轮车装满沙袋运送到临时便桥附近,镇直党员突击队,三个村党员、干部、群众立即开始码放沙袋。很快,河两岸越来越热闹,人越来越多,抢修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向前直走,拐大弯!”在一群人的指挥下,第一辆抢修电路车辆通过,接着第二辆拉设备的大车通过,第三辆,第四辆,一辆家用SUV顺利通行……王安镇所有断交村全部抢通。
高扬旗帜
这次抢险救灾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山炮村党支部书记于长青考虑到村两委办公室地势较低,在面临河水急速上涨的情况下,腾空自己合作社作为临时安置点,为避险百姓提供水和食物。
祁家沟村百姓沿河沟两侧居住,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钟月稳年岁大,带病冒雨挨家挨户提醒大家做好防护。
双坨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磊、黄台院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兴、五十亩地村党支部书记杨景镇坚持昼夜吃住在村委会,持续备战,观察雨情,当好群众的“守护员”。
二十亩地村党支部书记杨自新坚持为安置点群众准备一日三餐,同时疏导避险群众心理。
马家屯村党支部书记陈浩、南赵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占云冒雨接送非转移区群众。
杏树沟村村委会副主任赵菊民持续驾车冒雨巡查,不断提醒住处低的群众注意安全。
杜家台党支部书记李向东夜里只要见到雨势增大,就挨家挨户敲门提醒大家关注雨情。
殷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宋小路把自己的钩机放在主干道的洪水口,随时准备紧急接送需要出行群众,搭建起“生命桥”,并设置拦河坝,保障全村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孙家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小江从7月30日开始,把车放到孙家泉村口,住在车上,随时监测拒马河水势,随时清理孙家泉大桥淤堵物,保障王安镇主动脉孙家泉大桥行洪畅通。
鲍家路村村委委员张浩在雨中巡查时,洪水没过车机盖,他不顾自身安危,强行过河,用手和铁锹清理淤积物,及时排险,及时阻止洪水漫入家中。
闫家庄村村委会副主任王晓壮将钩机安排在泄洪渠周边,随时清理排洪渠中的淤堵物,保障了行洪畅通安全。
……
在与狂风暴雨搏击中,王安镇党委带领党支部、党员、群众,勠力同心,步调一致,凝聚合力,共克时艰,共护家园。
鲍家路村组织党员群众清理街道淤积物 摄影 王艳芝
7月29日以来,全镇9名领导干部、21名包村干部下沉至所包村,131名两委干部全部战斗在一线,800余名党员服务在一线,成立21个防汛抗灾应急小分队,累计转移地质灾害点、地势低洼地带群众1164人,对7座尾矿库周边村、14个地质灾害点所在村进行重点摸排,劝离非转移群众150余名,排查解决排洪渠、行洪桥洞堵塞等隐患问题15个。
连续4个昼夜,全镇党员干部、两委干部彻夜不眠不休为百姓撑起安全的“守护伞”,临时转移非转移区群众23户51人,紧急加固堤坝1300米,紧急疏通河道800米,保护了385人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8月4日晚10时20分,累计动用各类机械236台班,紧急抢险人员2125人次,抢通道路桥梁断点172个,清理各类淤积物1.2万平方米,全镇21个行政村、135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应急道路畅通、电力畅通、通讯畅通,全镇8000余名群众生产生活基本实现正常。
据悉,涞源县坚持把抗洪与抢险救灾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指挥长的“涞源县抗洪抢险救灾指挥部”,组建了306支6516人抢险救援队伍,分赴17个乡镇,全面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尽早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目前,涞源县全县通讯、供电全部恢复,能保证正常饮水,道路抢修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