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北消息(张瞬晗):近日,走进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杨家湾乡小洼村的赤松茸种植基地,村民们忙着采摘新鲜的赤松茸,仔细清理、精心打包,干劲儿十足。成群成簇的赤松茸从菌床上露出胖嘟嘟的“小脑袋”,褐红色的菌帽、白色的菌柱分外可爱。
“我们村已经建成15个大棚,其中8个赤松茸大棚、7个豆角大棚。平均一个棚种植赤松茸600棒左右,5月中旬种植,8月初出菇,预计一个棚生产6000多市斤鲜菇,每市斤10元,销往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等地。我们还可以将新鲜的赤松茸烘干成干品蘑菇,10斤鲜菇烘干成干品1斤,每斤卖到100元。”小洼村党支部书记潘景林说,赤松茸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据悉,杨家湾乡稳步推进“双创双争”活动,擦亮“三力领航”党建品牌,激发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精神力”。该乡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布局,依托小洼村合作社,由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驻村工作队出资50万元、村集体出资20万元,流转土地50亩,在小洼村建设大棚种植赤松茸和豆角,通过发展村集体特色产业,带动7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赤松茸产业让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多、更实在。
围场丰富的林业资源有利于发展食用菌产业。近年来,该县坚持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以品种优化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扩大生产规模,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