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月,日军对冀中根据地‘大扫荡’时,徐水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刘萍于战斗中受伤被俘。面对敌人的诱降、酷刑,他坚强不屈,拒医绝食七天,英勇就义,年仅24岁。”11月26日,在保定市徐水区博物馆“百年党史”展厅,讲解员为小学生讲述家乡红色故事、英雄壮举,鼓励孩子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博物馆、村史馆成为“沉浸式”教育课堂 摄影 刘柯旋
今年以来,为增强基层宣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徐水区宣传、组织、教育、妇联等部门创新形式,丰富场景,让理论宣讲、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融入普通百姓、中小学生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实践之中。在革命纪念基地、村史馆、文化广场、农业园区、企业车间,围绕红色基因传承、党的惠民政策、当地产业振兴、文明乡风建设等主题,一堂堂“微党课”“思政课”火热开讲。
百姓在文化娱乐活动中感受文明乡风 摄影 刘军锋
处处都是宣讲新课堂,人人争当理论辅导员。徐水区广泛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国史、区情乡情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乡村干部、社区党员、文明志愿者、“五老”人员、“巾帼”带头人发挥身在基层、熟悉群众的优势,在入村串户、日常交往、生产生活、文化娱乐中,面对面做好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凝聚人心的工作。
田间地头宣讲强农政策,共话乡村振兴 摄影 刘柯旋
干部群众“小板凳”上唠家常、强信心 摄影 刘柯旋
“话时代发展、说生活变迁、摆身边实例,念讲稿变讲故事,一人讲变众人议,‘沉浸式’‘交流式’宣讲使群众愿参与,入耳更入心。”徐水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文 李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