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沧州广播电视台
日前,从沧州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沧州市全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迅速打开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新局面,目前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据了解,沧州市积极推动平台建设,搭建了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等3个“国字号”平台,6支入驻团队开展了旱碱麦加工利用、蔬菜水果饮料新产品研发等研究工作,已立项市级地方标准1项,申报专利3项。
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以种适地”,新培育11个旱碱麦新品系已进入审定程序,新审定了沧麦18、泊麦20两个旱碱麦新品种;建立旱碱麦繁育基地6.15万亩,年繁种能力达到1.8万吨。强化示范带动,渤海新区黄骅市、海兴县作为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县,其中2万亩旱碱麦标准化繁育、5000亩苜蓿—旱碱麦轮作等6个省级试点建设扎实推进;20000亩旱碱麦标准化繁育、5000亩苜蓿—旱碱麦轮作、3000亩冬枣种植等其他七个种植样板,正依时令按要求展开。强化产业发展,盐碱地农产品全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黄骅旱碱麦”被列入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市级以上旱碱麦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3家,年加工能力达到90万吨;同时培育了“黄骅苜蓿”“南齐茴香”“碱地梨”等多个特色农业品牌,盐碱地农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35亿元。(文 王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