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市儿童医院牵手9年,乘着改革的东风,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华美蝶变,成为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于一体的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入选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唱响了一首协同发展之歌,打造了河北省公立医院改革的样板、京保医疗合作的榜样、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典范。
京保两地医院的成功牵手,是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的成果展示,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探索公立医院合作走出了一条可以借鉴、可以复制的路径。特别是对保定市而言,正是有了儿童医院的成功典范,才有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的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疗基地。深入总结、全面推广北京儿童医院医院成功经验,对于建设国际医疗基地、推动打造生命健康之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坚持党的领导是核心。北京儿童医院之所以与保定能够顺利实现跨省托管,得益于京保两地党委、政府以及两家医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倾力协作,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各项政策等全方位支持和合作。北京医院管理局党委大力支持北京儿童医院选派精干团队、专家“传帮带”;河北省卫健、医保等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保定市委、市政府实施院址新建政府贴息、现址拆迁补偿全部返还、专家来保出诊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正是在两地党委的领导下,找准了利益契合点,从而使跨省托管落地开花结果。
抢抓发展机遇是关键。善谋大势才能洞悉未来,抢占先机才能赢得主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之所以是公立医院协同典范,关键就在于两地能够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在大势下借势谋势。不论是推动学科整体下沉,亦或是打造国家级病区,都是在对当时发展大势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做出的正确的决策。机遇稍纵即逝,必须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研究政策、把握规律的本领,这样工作才能以点带面、事半功倍。
突出以点带面是精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开满园。保定市委准确把握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在保定儿童医院区域协同成功范例的基础上,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疗基地,拓展与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大口腔医院、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协和医院的整形外科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10家北京医院对接合作,形成了群体效应。加快布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康复、医疗教育等产业,推动人城医产融合共生,全力打造北京医疗疏解“微中心”、健康中国建设先行区、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跨境医疗服务发展区,建设一座科技领先、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现代化医疗科学城,叫响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之都。
选对带头领导是保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儿童医院的成功也离不开陈宇萍、田剑这样的带头人。保定市选派党务专家、管理专家、医学专家陈宇萍,担任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党委书记,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带领医院上下共克时艰,迈过了一个又一个坎坎坷坷,实现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田剑,9年间风雨无阻、两地穿行,将自己的心血洒在了保定这片热土,正是他的极力推动,北京国家级实验室、科室整体下沉等资源得以落地保定,打造了一个让人民满意的示范医院。
推动制度创新是根本。儿童医院的成功,更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正是通过引进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建立700多项规章制度,从根子上对保定儿童医院进行了一个“大换血”,促进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和提升,实现了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治理,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和医护人员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推动医院达到了三级儿童医院水平,实现了医院“凤凰涅槃”和品牌、技术、管理的重塑,赢得了保定乃至河北、全国病患的信赖和认可。
做好人才引育是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保定儿童医院成功实践,再次证明引人才更要育人才的重要性。儿童医院在实际过程中,通过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技术攻关、教授带学等方式,深入开展“传帮带”,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由此可见,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必须把人才引育作为区域合作的源头活水,真正做到引人引智、为我所用。
推动要素集合是条件。政策协同,更要产业、要素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高质量区域内循环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升整体实力的关键举措。儿童医院通过学术交流、科研平台、科室共建等方式,实现了理念、人才等的深度融合,实现专“六个共享”,最终实现了“美美与共”携手发展。这也告诉人们,只有将政策、产业、要素等有机融合,国际医疗基地建设发展才能更加蹄疾步稳。(文 黄建中 姚红玉 冯颖文 刘中启 刘小强 孙杰超 鲍俊峰 臧浩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