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迁安古稀老人唐桂义46年的长城情缘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10-17 13:44:05

  燕山顶上唱长城,烽火台前抚石砖……去年以来,一曲一部以乐亭大鼓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反映长城壮观风景、厚重文化的短视频《鼓韵长城》热播网络,河北迁安古稀老人唐桂义,用赤子之情,续写了46年绵绵不断的长城情缘。

河北迁安古稀老人唐桂义46年的长城情缘

1978年4月唐桂义(左)在踏查长城时与同事在白羊峪段长城合影 摄影 陈儒

  走长城: 1978年4月初起,历时三个半月,30岁的唐桂义徒步80华里踏查长城,留下160个敌楼珍贵资料

  1978年4月初,河北省文物处专家来到迁安,责成并指导县文化馆对迁安境内长城进行全面普查。经馆领导研究决定成立普查小组,由王振福带队,唐桂义和张艳荣为队员。

  “儿时常听老人传颂长城的动人故事,长城一直扣动着我的心弦。如今,我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并亲手触摸祖先留下的这宏伟古老的长城。”接到任务后,唐桂义心情十分激动。

  “当时交通工具不方便,我们三人都准备了自行车,带好生活必需品、普查器械,立即投入工作。”唐桂义回忆说。

  他们是由东向西普查,包括确定长城方位,测量城墙长度、宽度、敌楼位置、造型建置、墙体和敌楼结构、名称等等;还记录了砖长、型号、所发现石碑的位置、造型、碑刻……又搜集了一部分有关修筑长城的典故。

  这些资料都要用文字和照片记载下来,“当时王振福拿着一个很小的黑白照相机,照出的照片晚上就得洗出来,那时我们吃住在长城沿线村里,我们是走到哪就吃住在哪儿,生产队派饭。白天由一名治保主任带队上山,中午不回来,带干粮在山上城楼里就餐和午休。”唐桂义回忆道,仿佛当时的情景就发生在昨天。

  历经三个半月时间,唐桂义一行三人对迁安境内的长城进行了普查。测定了迁安境内长城主城长44.9公里,有敌楼160座等等,最后由王振福老师组成万言材料,上报迁安县、唐山市和河北省查存,为后来的长城考察和史料汇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

  回忆起普查长城那段经历,好多情景唐桂义仍历历在目。

  早上吃完早饭带上中午的干粮,灌一杯水,因为上山下山的路程太远,每天要走很远的山路。无论山崖怎样高险,都必须去测量每个敌楼。中午时分,就在楼内席地而坐用餐。晚上返回后,王振福洗胶卷处理白天拍摄的照片,并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有一次,张艳荣头疼,大家便在楼内让他休息片刻,稍作休息后继续爬山前行。遇到路滑和陡坡时,三人互相拉手攀爬;有时为了测量尺寸,不得不靠近危险的悬崖边缘;有时为了测量一块坯水砖的尺寸,还要爬到顶端测量。不管多么艰险,他们都要坚决完成任务。

  “开始登山不习惯,脚下打了水泡,走起路来很吃力,但是,我们没有喊疼和掉队的。我们爬山越岭,有的是悬崖峭壁,看了都眼晕,不过,一想起当年修长城的工匠,怕、苦、累都抛在了脑后。”唐桂义回忆说,就这样,穿坏了鞋,挂破了衣服,划伤了手和脸,口啃干粮就凉水,一直紧张地忙碌了三个半月,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

河北迁安古稀老人唐桂义46年的长城情缘

2005年5月唐桂义骑车去往白道子村的路上 摄影 陈儒

  访长城:2005年,57岁的唐桂义历时10天,骑车走访22个村,搜集长城故事66篇

  黑楼、白鱼楼、小媳妇楼、唐大鼻子楼……在长城普查期间,一个个敌楼背后有趣的名字,引起了唐桂义极大的兴趣。他意识到,每一个名字背后,一定都有一个有趣故事。“普查时,许多故事我们也是一知半解。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系统地搜集并整理这些故事。”长城普查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激起了唐桂义搜集长城故事的兴趣。

  “1978年踏查长城,使我与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收集和整理长城故事。”2002年,55岁的唐桂义提前离开了夏官营文化站站长的职位。“业余时间多了,当年立志搜集长城故事的愿望再次在我心中激荡。”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准备,2005年,他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5月1日早上6点,唐桂义摆脱家事、琐事、个人事,骑上专门组装的山地用自行车,带着生活用品,由夏官营镇文化站出发,经过12个村,行程70多华里,于上午9点半到达徐流口村。在关爱长城的全国劳动模范秦玉合的指点下,他开始耐心地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

  “第一天是在徐流口村开的第一课。村支书秦玉合帮我邀了三位老人座谈。他们听说我是诚挚地想要收集长城典故,很高兴。我想得到的,也正是他们这些知情者想要讲述给世人的,更是要代代传诵的。”唐桂义说,有位老人首先讲了“小白鱼楼”的故事,也就是“九龙泉”的由来,接着每位老者各献一个。

  首访的“开门红”坚定了唐桂义考察的信心和决心。在冷口村座谈,几位老前辈争先恐后热烈发言。他们有声有色地讲述有关冷口关诸多传说,有“康熙过冷口关”“双羊戏水”“八面金斗城”“马驹楼”等等,这些史料真是重金难买。

  去大龙庙村走访,要过胡庄、石门、白道子等村,盘山路虽好看,但是都是登车向上行,路途有15华里之多,腿实在是蹬不动车子了,唐桂义干脆推着走。快到村头,后面来了三个骑摩托车赶集回来的村民,唐桂义邀请他们一起坐下休息,在路旁边休息边聊,有意引向话题,可巧三人也是热心人,都健谈,一会儿功夫,就全盘说出他们所知道的长城建筑故事。

  当地村民传说,过去修建长城一般运料都在冬季,按工程设计的敌楼建筑地点处,将山顶的树枝乱草砍光,然后泼水冻上冰之后,在山顶端打好木栓,用滑车往上运料,这叫备料,按下年全年的工程进度,在设计好的要建敌楼的地方放好料,就等着春暖花开时来建筑。

  但万一冬季备的料到夏季不够用了,或按计划的施工进度快了,没有料了怎么办?士兵们立刻组织人员,到山下的各村入户去租用每户的牛羊,把各户的牛羊做上标记赶到一块,每头牛每头羊,驼上砖块、石块,然后人赶着牛羊群往山上赶,把料运到指定的地点,按着牛羊身上所用的记号给补偿。

  在河流口村北山顶,高高的山顶耸立着一座叫尖座楼的敌楼,当地百姓称为尖嘴儿楼,传说当年修尖座楼的总管是山东人,姓张。楼建在尖嘴山顶,地势险要,山高坡陡,修建非常困难。可是按建筑要求,城和楼都必须建,无奈总管发出号令,“此山尖要修楼,谁能领班建这座楼,修好重奖。”话音刚落,有个叫王大力的大汉挺身而起,“我愿领修。”总管说,“这么高的山,基石怎么搬运?” 王大力说:“我先背来你看。”于是叫人把一块大条石放在他肩头,只见他双手紧托稳稳当当背上高山,而且连背九块,总管于是决定让王大力领修。为奖励王大力,尖嘴山上这座楼命名叫王大力楼,传说曾立过“王大力楼”碑石。

  单骑考察长城,唐桂义收获颇丰,感受深刻的是:搜集长城故事必须有十足的耐力和信心,并且乐于吃苦。尽管每天蹬着自行车跑山路,住在农村,中午带干粮或吃面包饮矿泉水,身体很是疲劳,但他总希望能多走访一个村。因此,直到夕阳西下,两腿疲惫不堪,实在走不动了,他才结束一天的征程。晚上,他还需要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

  预料不到的事时有发生。在前往大龙庙村的路上,由于弯多坡度大,下坡时,唐桂义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险些摔下车子。他心里明白,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他赶忙刹车下车,稍作镇定后又吃了点东西缓解症状。恰巧此时,家里打来电话,说儿子从江西学校回来看爸爸,听说爸爸一人考察长城,非常担心。唐桂义回应说:“爸没事!”他心里说,自己想干的事,谁也拦不住。就这样,往返30多华里的路程又被他征服了。

  这次搜集唐桂义用时10天,以徐流口村为起点,沿长城向西共途径22个村,往返行程400多华里,走访70岁以上老者83位,与他们促膝交谈,搜集的长城修建及有关长城民间故事66篇,于5月10日下午满载而回,多年心愿划上了一个满意的句号,这些故事大都被2008年出版的《迁安境内长城》一书录用。

河北迁安古稀老人唐桂义46年的长城情缘

2023年9月唐桂义(右)与弟子在徐流口段长城传唱长城故事 摄影 陈儒

  唱长城:2021年起,历时三年,75岁自编鼓词师徒三代唱长城

    去年年底,一部以乐亭大鼓为主要表演形式,以反映迁安徐流口长城、河流口长城、白羊峪长城、红峪口长城壮观风景、厚重文化,迁安城乡美丽和谐绿色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鼓韵长城》热播网络,鼓韵唱腔悠扬婉转,曲词文字脍炙人口,画面光影引人入胜,每一集点击量近50万,而演唱者正是唐桂义师徒三代。

  作为一位迁安文化战线老兵,今年75岁的唐桂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演艺事业,1973年调入迁安县文化馆宣传队,同年学习乐亭大鼓,并掌握了多种曲艺形式演绎,先后出版《颂迁安》等曲艺作品,自创京东大鼓《戒烟》、乐亭大鼓《夷齐让国》《抗日英雄杨十三》等曲目,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市乐亭大鼓代表性传承人,他在迁安市第三实验小学等学校开办乐亭大鼓培训基地,不断将乐亭大鼓这门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21年初,摄影爱好者、迁安市民营企业家马振祥饱蘸情怀,创意提出将非遗项目乐亭大鼓与古老长城融为一体,录制《鼓韵长城》,年逾古稀的唐桂义老先生热情响应,他马上挖掘整理精彩故事撰写脚本,众多拥有长城情结的迁安市民踊跃参与。

  “我把录制《鼓韵长城》短视频想法跟我学艺多年的学生李梦一说,她二话没说,马上一起润色台词,组织她的口才培训班10几名学生排演。”唐桂义介绍说。

  《鼓韵长城》共分为走进迁安、报楼名、戚继光戍守迁安段长城、孟姜女寻夫至迁安段长城、长城脚下美丽乡村五个篇章。“创作团队历时3年追逐长城、记录长城,年龄最大的已经75岁,小的12岁,将非遗文化、长城文化巧妙结合、完美呈现。”马振祥说。

  “迁安城楼一百六,我们给大家报城楼,白鱼楼小井楼,大唐小唐鼻子楼,尖嘴楼下凹楼,红峪口还有估堆儿楼,香火楼香花楼,黑楼白楼和亮楼,白羊楼黑狐楼,鸡鸣谷传说头道楼,大厂地有猴楼,华楼蛇楼龙门楼,有奇楼有四眼楼,胡大汉就住这个楼,有过道楼关门楼,平楼还有蚂煌窝楼……”《鼓韵长城》第二集《报城楼》,是唐桂义最为得意之作,他和弟子李梦在白羊峪守备署前,共同传唱长城,10名小学生稚嫩的声音在古老的长城之巅荡漾。

  “不是我们夸海口,我们都知什么楼,从小学习把城守,长城文化记心头,让我们共同来奋斗,保卫长城护城楼,现如今,国家长城文化园建,千秋万代美名留,长城文化传承好,美丽的长城故事记心头!”孩子们用乐亭大鼓优美的旋律传承着长城文化。

河北迁安古稀老人唐桂义46年的长城情缘

2023年8月唐桂义(后排左二)与孩子们在白羊峪守备署前一起传唱长城故事 摄影 陈儒

  走长城、访长城、唱长城,唐桂义46年矢志不移情系长城,让华夏古老文明得以保护,让中华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让长城精神得以弘扬,在燕山脚下续写了一曲情义绵长的长城情缘。(文 陈儒)

编辑:李雨馨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