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指数引领、电商赋能、产销畅通”为主题的2025燕赵农产品北京新春展活动暨《环京特色产业带指数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新华通讯社综合楼开幕。此次活动不仅汇聚了环京地区的众多优质农产品,还深度展示了《环京特色产业带指数研究成果》,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现场,围场作为河北省农林特色产业代表县区,其丰富的农特产品成为了现场的亮点。“画木兰”杏仁露、“宇璐”沙棘冰酒、“薯典”马铃薯等一系列围场农特产品在新华社平台上“亮相”,凭借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迅速吸引了现场群众的关注与喜爱。
围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已经形成了以马铃薯、畜牧为带动,蔬菜、林果、中药材协同发展的“2+3”农业主导产业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围场的微型薯产量达到了2.37亿粒,约占全国微型薯产能的5.7%;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了百万头(只),蔬菜总产量超过百万吨,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约139.2亿元。
在新春展系列活动上,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环京特色产业带指数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深度挖掘了环京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对河北围场马铃薯、木兰围场苗木、青龙板栗、南和宠物等典型产业的深度分析,揭示了这些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创新实践。
以围场马铃薯为例,围场被誉为全球马铃薯种植生产的黄金带,其马铃薯产业在保障农民收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围场马铃薯指数显示,尽管在2023-2024产季,商品薯、窖藏薯、薯制品价格低位运行,但整体上商品薯销售均价维持在每斤六毛五以上,保持在盈利范畴。同时,库存指数仅为90%,显示库存低位,预示着后期市场供给偏紧,价格看涨。
此外,木兰围场的苗木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围场全县有林地面积81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0.25%,生态资源丰富。当前,围场的苗木产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容器苗育苗方式逐渐成为大势所趋,行情走势相对稳定。预计随着三北工程的纵深推进,2025年春季的苗木市场行情将持续回涨。
在活动最后,围场副县长谭赋作河北省农林特色产业代表县区经验分享及围场宣传推介。
他表示,围场作为京津冀区域的重要节点,积极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源辐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024年,围场实施了多个“补链、延链、强链”产业项目,并打造了多个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和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围场供销云仓”仓储物流服务平台也上线运营,多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谭赋还提到,围场积极争取京津冀地区的政策、资金、技术等多维度支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深度合作,共同设立产业研发中心和试验示范基地,引领产业数字化进程,稳步提升围场农特产业在全国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围场不仅生态环境优良,被誉为“华北绿肺、绿色宝库、中国天然氧吧”,还成功创建了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下一步,围场将继续深化与京津冀地区的合作,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围场农业产业迈向更高水平,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力量。(文 张瞬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