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保定市徐水区正村镇王辛庄村的温室大棚内,一串串“铁皮”西红柿红绿相间,缀满藤蔓,棚内充溢着西红柿特有醉人清香,村党支部书记刘素霞和村民李秀芬正忙着采收、运送、装箱,准备500斤西红柿的预定订单。
红绿相间的串串“铁皮柿子”缀满藤蔓 摄影 贾珺
“我们村的‘铁皮柿子’口感好是出了名的,是咱徐水西红柿的老味道、新品牌,除了新鲜,寓意还好,‘柿柿如意’嘛!所以好多单位争相订购要为员工发春节福利呢。”刘素霞介绍,这是王辛庄村第三年种植“铁皮”西红柿,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村集体租用村民闲置大棚进行经营管理,选用“草莓505”优质种苗,种植全程施用香油渣饼等有机肥料,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烟雾熏蒸杀菌,果子于1月初上市,目前正值二、三穗盛果期,每斤售价8到10元。
村民正采收西红柿 摄影 白天龙
“您看,我们摘的这些柿子多半是果肩带绿线的,您别以为没熟,这可是正宗‘铁皮柿子’的特征,熟透后才会整个变红,口感酸甜、汁浓味美、入口回甘,保您吃过就爱上这口儿!”刘素霞爽朗地笑着,推介“自家”产的西红柿。
刘素霞忙着将刚采收的“铁皮柿子”筛选装箱 摄影 李月英
“种植管理过程中有农业科技特派员、河北农大的教授专家作技术指导,加上村干部和村民们都尽心管护,今年的西红柿比往年长势都好。”这位55岁的村支书熟练地为西红柿秧疏枝打叶,“发现上了灰霉病的枝叶必须及时掐掉,不然会严重影响坐果,管理好了,一棵秧能结到七八穗果儿,能采摘到6月份。”种了三年“铁皮柿子”,刘素霞俨然成了半个专家。三年来,她除了忙村上、镇上的事,都是扎在大棚里。因常年侍弄西红柿,她的手指尖已经看不出原本的肤色,清瘦的脸颊爬满皱纹,但精神饱满,干劲十足。
刘素霞在管理西红柿 摄影 李月英
忙着在棚里帮工的李秀芬老人今年67岁,她说,村里多亏了刘素霞这位好书记,凭着一股子“铁姑娘”的韧劲,跑路子,种大棚,带头儿领着乡亲们共同致富。“今年村集体承包的这两座大棚就是我们家的,租金1万元,我每月还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老人说,在刘书记的带动下,如今村里已经有60多户村民种植百余亩西红柿大棚,其中“铁皮柿子”超过40亩。
“其实家人早不愿意让我种西红柿了,自己出钱又出力,赚了钱归集体,赔了钱亏自己,就连镇上的书记镇长都叫我‘傻大姐’。”刘素霞笑着说,“知道我辛苦,镇上的领导们都格外照顾我、支持我,给政策,帮着联系专家,还不遗余力帮着找销路,全村种西红柿的散户也沾光。”
看着丰收的柿果,刘素霞眼里都是笑意,她说,希望明年换届她卸下担子时,村集体收入能实现再跃升,她才能无愧于村里的父老乡亲们。(文 张瞬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