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召开“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
2023年以来,河北省检察院党组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聚焦全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以及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新期待,部署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专项监督开展以来共立案13272件,提起公益诉讼889件。通过办案,共挽回被损毁、非法占用的林地、耕地、草原2.8万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737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8000余亩,督促清除各类固体废物79万吨,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修复费用5.4亿元,挽回被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总案值1.2亿元,督促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1.4万千克,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积极贡献。
专项监督中,河北省检察院持续加大办案力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立案同比增长48.4%;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立案同比增长264.3%。共有27件案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12项经验做法得到最高检推广。全省检察机关深化协作配合,加强与京津检察机关协作,相互移送案件线索48件,跨区域协助调查取证56件次。强化省内跨区域协作,依托太行山(河北段)协作保护机制,共立案176件,督促治理林地耕地1363亩。强化与有关部门协作,与省自然资源厅等5部门会签协作配合意见。高度重视和突出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成贯通全省三级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持续助推办案提质增效。
专项监督突出监督重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围绕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共立案1156件。积极推动尾矿库专项综合治理,共立案75件。坚持标本兼治,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聚焦“8个重点方面”“40项具体问题”,推动开展系统治理、行业治理、综合治理。对全省畜禽养殖、屠宰环节食品安全问题开展监督,督促有关部门排查养殖场户、屠宰场12246家。对口腔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推动有关部门排查口腔医疗诊所6000余家,发现并整改问题1198个。强化办案质效,注重磋商、检察建议与提起诉讼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开展以来,共磋商结案1677件,检察建议整改率达97.6%,绝大多数案件在起诉前程序得到解决。对起诉前程序解决不了的问题,坚决依法提起诉讼。专项监督开展以来,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老大难”公益损害问题,得到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在燕赵山海之间,专项监督已成为河北检察的一张靓丽名片。
发布会上,河北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相关负责人还通报了10件专项监督精品案例,包括邯郸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非法倾倒市政污泥行政公益诉讼案、保定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加油站非法取用地下水洗车破坏地下水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邢台市南和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废弃坑塘行政公益诉讼案、廊坊市大城县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行政公益诉讼案、衡水市枣强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高标准农田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等。(文/图 徐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