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以“智汇雄安 创领未来”为主题的“千企雄安行——2025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在雄安新区举行。活动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商务厅,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工信科技数据局、公共服务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国雄安集团联合主办。
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雄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波,中关村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董强出席活动并致辞。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晓龙作雄安新区成果转化支持政策解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索继栓作成果转化主题演讲。
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活动推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生态机制。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雄安集团提供场景开放,高校输出原创技术,企业对接产业化需求,投资机构注入资本活水,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则提供全流程服务支撑。
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现场 摄影 刘丽娟
活动现场,来自10所北京高校的14项前沿科技成果重磅亮相。绿色低碳领域亮点频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矸石梯级利用制备低碳工程材料”实现固废资源化与降碳协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雄安新区绿色建材与北京科技大学建筑多能供能技术,共同构建新型城市低碳解决方案。智能制造赛道多点开花,北京理工大学突破难熔合金成形技术瓶颈,北京交通大学推出智能新能源钢轨打磨装备,北京林业大学带来多材料快速合成微纳制造装备,华北电力大学氢能动力系统开启清洁能源应用新路径。人工智能与未来技术展现颠覆性创新,中国传媒大学智能媒体系统、北京语言大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动传媒、教育与科技融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卫星即时数据系统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无人机感知技术形成空天协同网络,北京林业大学利用分布式并行计算与数据组件化等技术为果园提供解决方案,而北京交通大学4D打印及软体机器人技术更开拓了柔性智造新维度。这些覆盖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成果,彰显了高校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活动期间,雄安集团战略发展部(产业发展中心)部长,投资公司总经理、基金公司执行董事周瑜详细介绍了雄安集团的应用场景以及雄安基金的具体情况,顺为资本副总裁迟煦则分享了其在科技智能创新、科技与先进制造、机器人、生成式AI、医疗健康等行业领域、赛道的投资布局及资本运作经验。同时,科技企业发布了在产学研方面的需求,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秘书长丁进军揭晓空天信息科学技术奖,为行业树立起技术标杆。此外,北京市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黄绍丽,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营商环境局局长高立春,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总经理扈德辉,雄安集团党委委员,雄安集团城市发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刘振江共同发起成立京雄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该基地将采用“北京研发,雄安转化”的创新模式,推动京津冀创新链深度融合。
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合作大会现场 摄影 刘丽娟
与会企业反响热烈,中核华辉代表表示,未来将深化与高校的多维度合作:一方面通过派遣科研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接收技术人员进修培训等方式强化人才资源联动;另一方面共享高校科研平台与实验设备资源,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载体。
此次活动不仅集中展现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阶段性成果,更通过生态平台搭建、资源要素整合和制度创新突破,标志着雄安新区从“规划建设”向“功能提升”的关键跃迁。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河北省科技厅、雄安新区、中关村发展集团、雄安集团有关领导、北京疏解高校代表及创新创业项目主体、科技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参会。(文 徐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