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哦哦”,13岁的阳阳曾经只会用这样模糊的发音称呼“姥姥”。这个因智力发育迟缓而长期封闭在家的男孩,如今却能清晰地叫出“姥姥”,并大声、完整地唱出《有你就幸福》——在河北省“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志愿者的陪伴下,这盏温暖的“小橘灯”不仅点亮了阳阳的语言能力,更融化了一个个家庭经年累月的冰雪。
“一盏灯”,一个家的蜕变
2023年7月,团省委启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以下简称“小橘灯”项目),聚焦全省孤独症、智力残疾儿童困难需求,动员全省团员青年、社会爱心组织、大中专院校等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组织对组织等帮扶方式,与残障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给残疾青少年带来光明和温暖。
2024年,阳阳与志愿者结对,志愿者们陪着阳阳一起玩,一起看电影,一起听音乐,一起欢笑;阳阳带着志愿者们逛小区的小花园,给他们看自己写的日记,唱新学的歌儿。阳阳妈妈也有了喘息的时间,她和其他家长一起接受心理疏导,一起做瑜伽,一起谈天说地、畅想未来……原本压抑的家庭环境因为志愿者的加入变得明媚、舒畅,阳阳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回想起过去的心态和生活,阳阳妈妈忍不住唏嘘,“以前感觉孩子不会被别人接纳,怕人家笑话我们,也不愿意联系以前的朋友,就是跟周围的邻居也几乎不说话。其实并不是周围人不好,而是我们自己接纳不了这个事儿。”
如今阳阳妈妈从心里接纳了孩子的不完美,看到了孩子更多优点,洒脱地走出家门,拥抱生活。她说:“我也改变了,我现在领着他哪儿都去。原来他坐公交坐不住乱跑,现在坐公交、坐地铁都是他领着我,我发现越领着他出去,这孩子变化就越大。”
正在唱歌的阳阳
“六个一”关爱“俘获”童心
阳阳的蜕变并非偶然,而是“小橘灯”科学帮扶机制的必然结果。“六个一”关爱帮服机制,即一名固定联络人、一支稳定服务队伍、一份个性化服务计划、一套详细服务跟踪台账、每月至少一次有效服务、每月至少一次回访,确保了帮服关系的稳定性、服务内容的延续性、服务时间的可持续。
王彦平是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中心干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项目负责人。“我们不是专业的医生,到底能帮他们到什么程度?”最初接手并执行这项工作时,王彦平坦言,对其成效并没有太大信心。但是随着志愿者的不断加入以及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状态的改善,王彦平知道“这个事儿是可以做下去的”。因为她常会收到志愿者跟她分享的“小橘灯”帮扶儿童的可喜变化。
被大家亲切称为"唐姥姥"的志愿者唐姝枝,早前给王彦平发来的一段视频令人动容。视频中珍珍第一次将手里的饼干分享给唐姥姥,看着她俩亲昵的互动,谁能想到,几个月前小珍珍刚见到唐姥姥时还充满了排斥。为了取得孩子的信任,唐姥姥每周都会看望珍珍,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四个月。
截至目前,“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已经与4997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结对。每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背后都有一盏“小橘灯”,他们被良好的助残氛围包裹着,被志愿者的奉献温暖着。
青年志愿者在特教学校与孤独症孩子一起户外活动
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
“我们家孩子喜欢唱歌,他们就从河北经贸大学匹配几个懂音乐的大学生,跟我们一对一结对,很温馨。不指望孩子学多少,高兴就好!”今年,陪伴阳阳的志愿者更有针对性,阳阳妈妈对“小橘灯”项目也是赞不绝口。
王彦平介绍,为了让志愿服务更专业、更精准,在“小橘灯”项目实施过程中,团省委协调省内5所开设特教专业的高校为残障儿童提供音乐、美术等特长开发培养服务,同时组建助残志愿服务专家库,先后吸纳高校师生、心理咨询师、律师、医生等千余名爱心人士参与到志愿活动中。
“小橘灯”专业医生志愿者到特殊教育学校“送医上门”,给予康复建议
“我们这个项目叫‘小橘灯’,就是希望志愿者的关爱汇聚成一盏明灯,给更多特殊儿童光亮。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给我们光亮,这是一个互相照亮的过程。”每次介绍“小橘灯”项目,王彦平总会说这一句,因为她也被照亮、被温暖:“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对生活的看法,包括对我孩子的看法,更客观了,不像以前卷得那么厉害。另外我的生活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
翻看着“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的总结,王彦平介绍,这种双向治愈在“小橘灯”团队成员中已成常态。
892个专业组织、1.45万名志愿者参与结对帮扶,7.6万人次开展服务活动4983场……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中心主任李永红作为“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团队负责人,也是志愿者和被帮扶儿童和家庭的联络人之一,他动情地说:“当我们提着‘橘灯’靠近时,才发现他们也在发光。”这种平等互助的理念,赋予了“小橘灯”项目勃勃生机,盏盏“橘灯”将生命与生命连接,彼此照亮,而结对帮扶和接力帮扶的特点让这束光绵绵不断,熠熠生辉!
2025,让灯光接续闪耀
今年,“小橘灯”项目在原有的教育支持、宣传引导、康复训练、社会融合、就业服务等九类服务上,制定了2025重点任务清单,包括探索“团干部+团支部+特殊家庭”帮扶方式,形成实现助残赋能与团员成长“双效提升”;搭建“小橘灯”社区驿站,系统开展孤独症青少年社会融合、康复训练、家长喘息服务等精准化服务;构建“政+校+企+家”多方联动就业服务模式,培育就业项目,拓展就业增收渠道;开展“小橘灯”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系列宣讲,增进社会理解支持。
王彦平已经和同事们先行探索“团干部+团支部+特殊家庭”帮扶方式。4月份,她刚跟一个双胞胎家庭结对,而阳阳妈妈也报名参与了今年新增的就业项目,希望阳阳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站在新的起点,“小橘灯”正将光芒照向更远处。李永红说:“希望我们不只是点亮一盏灯,而是让每一份爱都能接力下去,从一次服务到一生的陪伴,‘小橘灯’照亮的是希望,温暖的是人心。”
2025年1月,“小橘灯”志愿者带领特殊儿童学习制作手工作品
“有你就幸福,那是阳光的温度......”当阳阳的歌声再次在社区驿站响起,在场的团干部、志愿者和“星星的孩子”跟着歌声摇摆。这些曾被生活按下暂停键的生命,如今正借着“小橘灯”的微光,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旋律。正如冰心在《小橘灯》中所写:“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在这盏永不熄灭的“小橘灯”下,更多的光在发亮。(文/图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