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马兰峪二村近百亩栗树林迎来最美时节。栗花串串垂落枝头,花香阵阵扑鼻而来,农户们俯身拔草,悉心呵护着树下嫩绿的射干幼苗。
“栗树遮荫,能让射干避免暴晒,射干根系浅,也不会和栗树争养分,树下种射干相当于一块地得两份钱,我们就盼着苗儿长得壮长得好,能卖个好价钱。”村民杜满会边除草边介绍。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遵化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生动缩影。
村民在栗树下射干地中人工除草 摄影 许昊
遵化市地处燕山南麓,是渤海湾产区重要的林果生产区域。近年来,当地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将林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和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依靠板栗、核桃等种植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积极探索林下种植、特色养殖等绿色产业,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努力绘就“生态得保护、经济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党建引领,激活群众参与热情
在林下经济推广初期,不少群众对其经济效益心存疑虑。“开始我也犯嘀咕,怕是费工费力最后不得好,但是看着别的地方林下经济发展得好,也眼馋,我就多方取经,最后试种了黄精,还带动我们村的低保户也跟着我一起种。”堡子店镇夏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安看着长势良好的黄精说道。
堡子店镇夏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安查看栗树下黄精长势 摄影 郑勃然
为打消群众顾虑,该市堡子店镇、马兰峪镇、苏家洼镇等多个村庄,积极推行“支书带头试验、群众自愿参与”的模式,从小规模试种、试养开始,激发党员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同时,遵化市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让群众发展林下经济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因地制宜,发展多元林下经济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侯家寨镇前后杖子村,养殖大户赵春生充分利用山林资源,发展起“跑山猪”特色养殖产业。猪群以山林为运动场,以野草野菜、应季水果为辅食,肉质紧实鲜嫩,备受京津冀地区客户青睐,线上线下订单不断。
遵循“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科学理念,遵化林下经济呈现出多元蓬勃的发展态势,涵盖旱稻、玉米、红小豆、黄瓜等粮食蔬菜作物,以及丹参、黄精等中药材;林下养殖则包含猪、鸡、鹅、蜜蜂等。截至2024年底,该市林药模式2700亩,林菜模式1550亩,林禽模式105亩,林虫(蜂)模式550亩,总产值突破2000万元。
品牌赋能,提升林下经济产值
“我们村在梨树下种植黄瓜,黄瓜口感更加甘甜,为了让黄瓜种得好、卖得好,我们成立了合作社,还为黄瓜申请了‘绕坡香’商标。经过几年的品牌推广,产品已经走进京津冀大小超市,去年‘绕坡香’还走进了盒马鲜生,平均下来,一斤黄瓜能比市场上普通黄瓜多卖2.5-4元。”团瓢庄镇任庄子村种植户李建兵在管护黄瓜时自豪地说。
遵化市积极引导农户创建合作社、申请商标、探索产品深加工,提升林下经济产品的产值。同时,搭建销售平台,为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娘娘庄镇尹家台村鼎珍养蜂专业合作社曾被唐山市评为“最佳营销奖”,“鼎珍成熟蜜”还曾被中国蜂产品协会授予“国民好蜜”银奖称号。这些品牌的成功打造,让遵化林下经济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实现了产值的显著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财力、物力、人力投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逐步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遵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文 徐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