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犊寨下寻史迹,土门关上话沧桑。日前,石家庄城市书房“城市走读”文化研学主题系列活动“抱犊寨下与土门关上——品读鹿泉的历史文化”,在大者学社·国山书院圆满举办。此次活动邀请河北书画诗词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万勇老师讲解,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带大家解码石家庄城市基因中的历史密码。
活动海报 供图 鹿泉区委宣传部
孙万勇以“太行八陉”为切入点,通过军事地理、商贸文明、忠义精神三个维度,深度解读这座“晋冀咽喉”的历史价值,为公众呈现了一堂跨越千年的城市文化公开课。作为井陉东口,土门关控扼晋冀咽喉,见证了韩信“背水一战”的军事神话。孙万勇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在这条“三省通衢”的文明动脉上,商旅驼铃曾响彻华北平原通往秦晋的贸易走廊,白鹿泉传说更烙印下“鹿泉”之名的浪漫起源。安史之乱中,颜杲卿、颜真卿兄弟“计开土门关”,以满门忠烈点燃平叛星火。颜真卿血泪写就的《祭侄文稿》,在土门关畔化作“天下第二行书”,文天祥“为颜常山舌”的慨叹,至今震荡人心。
孙万勇老师进行讲解 摄影 郝家赟
互动问答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在场读者围绕土门关的战略地位、《祭侄文稿》与鹿泉的关联、鹿泉方言的由来等问题踊跃提问,更自发探讨封龙书院历史、鹿泉抗战历史等延伸话题,展现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深度思考。活动尾声,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悟,表示对家乡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坚定了传承本土文化的使命感。
活动现场 摄影 郝家赟
活动现场 摄影 郝家赟
本次活动是石家庄城市书房“城市走读”文化研学活动的第十二场,将历史文化探寻与爱国正气有机融合,激发了公众对家乡的热爱,促使大家更好地传承文化、建设家乡。(文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