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河北省遵化市新店子镇沙石峪村的千亩葡萄园绿意盎然,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种植户正忙着套袋管护,为8月中旬的丰收做足准备。这个因“万里千担一亩田”闻名的村庄,如今以葡萄产业为支点,撬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当代愚公”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遵化市沙石峪陈列馆 供图 遵化市委宣传部
沙石峪的红色印记,始终是滋养乡村发展的精神沃土。上世纪60年代,村民们在石头缝里凿土造田,用扁担挑出良田,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奇迹,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沙石峪精神”。
这份传承不息的精神力量,也为产业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依托独特地理环境和种植经验,沙石峪将葡萄产业打造成富民支柱,村里更以采摘为核心延伸产业链,举办葡萄采摘节,串联红色研学、农事体验、特色民宿等业态,让游客在休闲中感受乡村魅力。2025年,全村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千亩以上,巨玫瑰、玫瑰香等特色品种畅销京津冀,预计户均年收入超十万元。当年用扁担挑出的“生存田”,如今已变成了乡亲们的“致富园”。
村民们对葡萄进行套袋管护 供图 遵化市融媒体中心
“既要让‘愚公精神’代代传,更要让乡亲们的日子节节高。”村党支部书记周国军道出心声。如今的沙石峪,红色基因赋能产业振兴,特色产业反哺精神传承,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强、乡村美、百姓富”的新时代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文 李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