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沧县融媒体中心
暑假期间,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纸房头镇大渡口小学,一堂利用麦秆制作工艺品的“麦韵生花 指尖传承”暑期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
在实践课堂上,老师向孩子们讲解麦秆编织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技巧,孩子们化身“小小编织匠”,金黄的麦秆在指尖上下翻飞,编织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艺术品。
“看到自己编出的小篮子,特别有成就感,原来普普通通的麦秆能变成这么美的艺术品。今后,我要努力学习更多的非遗技艺,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传承下去。”沧县纸房头镇大渡口小学学生张一萌说。
大渡口小学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为切入点,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编织麦秆作品、创意作品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让古老的编织技艺在校园焕发新生机。
义卖活动中,小学生化身“爱心推销员”,热情地向“顾客”介绍作品的制作过程和寓意。孩子们将爱心所得全部用于购买学习用品,捐赠给贫困儿童,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温暖。
“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亲手实践,传承编织技艺,触摸传统文化肌理。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相关活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特色教育深度融合。”沧县纸房头镇大渡口小学校长苏同强说。
近年来,沧县各中小学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组织开展扎染、泥塑、葫芦烙画、麦秆编织等非遗技艺进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文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