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东史端镇南北里村迎来一拨“远方”的客人——哈尔滨工业大学11名师生和河北工业大学28名师生,其中有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土库曼斯坦、孟加拉、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留学生25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情教育实践基地”揭牌 摄影 李月英
当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情教育实践基地”在南北里村揭牌,徐水区东史端镇党委书记曹帅、南北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国分别致欢迎辞。在南北里小学,舞狮艺人和小学生舞狮社团献上精彩的舞狮表演,用舞狮之乡独有的方式热情地迎接客人。随后,一行人参观了南北里小学舞狮文化馆和徐水区非遗会客厅,详细了解徐水舞狮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情况,与非遗传承人交流互动,饶有兴致地学习舞狮基本动作,体验鼓、镲、铙等伴奏乐器。
表演之余,活泼灵动的“狮子”与中外学生亲密互动 摄影 李月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卢静静表示,哈工大“国情教育实践基地”落地徐水,旨在为学生搭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让他们了解徐水舞狮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零距离”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希望中国学生能从乡土中读懂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外国留学生能通过舞狮艺术感知中国乡村的活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徐水区非遗会客厅,徐水舞狮区级传承人刘志德(左一)指导外籍学生学习舞狮表演的基本动作和步法 摄影 李月英
河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副主任贲鸿雁介绍,2023年开始,河工大与南北里村因舞狮文化结缘,2024年初正式启动“思政+非遗传承”校地共建活动,让学生探访舞狮之乡,接触非遗传承人,领略非遗舞狮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并将非遗舞狮文化逐步引进校园。此次带领外籍学生来徐水开展暑期实践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校地共建,以舞狮文化为“媒”加深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外籍学生在徐水区非遗会客厅观看舞狮文化展板 摄影 李月英
据了解,徐水舞狮已有100年的发展历史,素有“北狮之宗”美誉,其发祥地东史端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南北里小学是“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近年来,徐水区不断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通过建设文化展馆、培育文化名家工作室、促进产业化发展、打造非遗会客厅、成立中小学舞狮社团、开展校地文化交流共建等途径,促进徐水舞狮文化的繁荣发展,擦亮非遗文化名片,逐步引领徐水舞狮走向更广阔的平台,让中华传统文化传得更远。(文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