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清晨,一辆冷链车从保定市阜平县王林口镇五丈湾村缓缓驶出,车上满载的黄金蜜桃均贴有区块链溯源码。24小时后,这些由“代码”培育出的果实将登上盒马、京东等平台的货架。据悉,光存黄桃基地于今年6月正式开园,这也意味着五丈湾村1050亩智慧果园迎来首个丰收季,预计本季可向市场供应优质黄桃200万斤。
溯源信息管理情况 摄影 陈晶晶
很难想象,这片曾因“地雷战”闻名的红色土地,如今成为了四位“90后”海归青年用键盘与锄头共同耕耘的“实验田”。吴泽年、牛童、方正豪、杨明乾,这四位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计算机高材生,七年前集体辞去北京互联网大厂的高薪工作,在父辈的召唤下扎根太行山深处,立志“用数据给黄土镀金”。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一系列“代码革命”:将120套土壤传感器埋入地下30厘米处,在梯田边缘架设微型气象塔,让植保无人机编队穿梭于云层之间。所有收集到的数据都汇入自建的“云端大脑”,通过手机一键即可操控施肥、灌溉、病虫害预警等农事操作。曾经“靠天吃饭、凭经验估产”的传统种植模式,如今已被精准算法取代:灌溉用水减少42%,化肥利用率提高35%,商品果率从62%大幅提升至81%,每颗果实的糖度、克重、色差在分选线上都能实现毫秒级判定。
智慧果园的“云端大脑” 摄影 陈晶晶
数据高效运转的同时,当地老乡的收入也显著增长。园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500余户农户稳定就业,户均年增收达3万元。57岁的郑爱民便是受益者之一,他过去守着几亩玉米地维持生计,如今成为了“数据管理员”,坐在树荫下用手机就能调度滴灌阀门,他高兴地说:“一年能赚四五万,家里还新盖了八间平房。”
从“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铿锵誓言,到“黄桃要像地雷战一样出名”的青春宣言,红色基因与数字基因在五丈湾实现了跨时空的交融。吴泽年表示,目前他们正规划拓展NFC果汁市场、建设冻干果脆加工厂,打造“种植+采摘+红色研学”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让这片红色热土成为产业发展的样板。
黄桃运输现场 摄影 陈晶晶
当前,五丈湾智慧果园的采摘季将持续至9月。客户可通过“智慧果园”小程序进行线上采购,也能预约线下体验——在当年埋雷御敌的土地上,亲手采摘一颗带着数字光芒的“智慧果”。(文 李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