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蚊蝇肆虐的“臭水坑”,如今碧波荡漾、鱼群嬉戏。近日,沧州市盐山县小营乡彭庄村历经两个月整治的四处废旧坑塘完成鱼苗投放,正式开启“生态+经济”双驱动发展新模式,让闲置资源焕发新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彭庄村的这几处坑塘,曾是彭庄村一代人心中珍贵的记忆符号,承担着灌溉、蓄水等重要功能。但随着自来水普及与灌溉设施升级,坑塘功能逐渐弱化,加之长期缺乏管理,生活垃圾堆积、淤泥沉积,最终沦为人人避之不及的“遗忘角落”。
乡村振兴、环境先行,坑塘清淤治理被列为村里的重点民生项目。在乡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下,彭庄村“两委”班子积极联系专业施工团队,动用挖掘机、运输车等机械与大量人力,对坑塘展开彻底清理。如今,原本浑浊发臭的污水变得清澈见底,四周岸坡整洁美观,与周边干净的村道、美丽的庭院相映成趣。
“颜值”提升后,如何让坑塘持续“活”起来、产生效益?彭庄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代表赴周边乡镇考察,最终确定“生态养殖+休闲垂钓”发展路径。此次投放的2万尾鱼苗,是该模式落地的关键一步——以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主,这类鱼以浮游生物为食,可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实现“鱼护水、水养鱼”的生态循环,同时适量投放鲫鱼、草鱼,为休闲垂钓预留空间。
“这投放的不只是鱼苗,更是村里的‘生态账’和‘发展账’!”彭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友才表示,下一步,彭庄村将修建塘边休闲步道与垂钓平台,打造生态垂钓点。届时,游客可钓鱼赏景,带动村内餐饮、农产品销售,增加村集体收入,让坑塘真正成为“聚宝盆”。(文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