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秋意渐浓,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再现候鸟翔集的旖旎风光。随着大批候鸟的迁徙季拉开序幕,由黑尾塍鹬、鹤鹬等组成的鸻鹬类“先头部队”已抵达这片“全球关键湿地”,为秋日的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在这批“先遣队”中,一种尤为引人注目的身影——半蹼鹬,给观鸟者和摄影爱好者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半蹼鹬同黑尾塍鹬等鸟类一起觅食 摄影 宋文峰
半蹼鹬是名副其实的“珍稀贵客”。作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它同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近危(NT)物种,其种群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此次在南大港湿地被记录到的多只非繁殖期半蹼鹬,通体以质朴的灰褐色为主,拥有深色的修长双腿和一根长而笔直的深色喙,这与喙部呈双色的斑尾塍鹬或黑尾塍鹬形成了鲜明对比。
半蹼鹬有整齐的深色点状和矢状纹路羽毛 摄影 宋文峰
让半蹼鹬脱颖而出的,是其极具辨识度的觅食方式。据摄影爱好者记录下的珍贵画面显示,半蹼鹬在浅水泥滩中觅食时,会将长喙垂直地插入泥水中,再利落地垂直拔出,整个动作精准、机械,如同老式缝纫机的针头在布料上快速“缝纫”,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缝纫机鸟”。它们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在湿地和潮间带中精准地探寻昆虫及软体动物等。
工作人员介绍,半蹼鹬是典型的长途迁徙鸟类,其迁徙路线横跨东亚至澳大利西亚。南大港湿地是它们漫长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能量补给站”。它们从北方的繁殖地飞往南方的越冬地,途中在此短暂停留、补充体力。由于其种群数量本就不多,且在迁徙途中停留时间短暂,因此在南大港湿地能够观测和记录到半蹼鹬的机会十分难得。
半蹼鹬成鸟为黑色或褐色嘴,不同于斑尾塍鹬或黑尾塍鹬的双色嘴 摄影 宋文峰
此次半蹼鹬的现身,不仅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机会,更彰显了南大港湿地作为候鸟迁徙通道上关键栖息地的重要生态价值。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南大港湿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半蹼鹬这样的珍稀“访客”,共同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文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