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河北省临城县“绿岭·中国核桃小镇”热闹非凡。微风吹过,昔日的万亩荒岗上核桃树漾起层层绿波,成为名副其实的“绿岭”。
“山上种核桃,不仅让光秃秃的荒山披上绿装,也让咱村民找到了致富路。”临城县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安书军说。依托山区“一县一业一基地一团队”(简称“四个一”)科技示范工程,临城县打造了核桃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带动发展薄皮核桃2000亩,实现产值2.4亿元。
“山区是河北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难点区域,也是保障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2020年,河北省启动实施省山区“四个一”科技示范工程。今年以来,省科技厅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集成省内外优势创新资源,支持团队培育、基地建设、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启河北山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推动人才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在鹿泉区草莓产业科技示范基地,50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错落有致分布。“疫情发生后,恰逢春耕备耕临近,节令不等人,每个生产环节都需要专家的精准指导。”石家庄毛驴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云凯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农技专家以远程视频和现场指导的形式不间断为园区提供科技指导,让他悬着的心落了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河北省瞄准县域优势主导产业,统筹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科研力量,引进吸纳京津等省外优势科技资源,通过组建一批覆盖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山区创新专家团队,以产业科技示范基地为载体,不断推进专家团队、龙头企业和政府的紧密合作。一年来,已组织专家1335名,覆盖产业链主要环节。
打开新技术新成果进山渠道——
日前,在河北中薯食品有限公司新建的甘薯脱毒组培繁育中心,河北中薯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云峰忙着察看甘薯脱毒苗培育情况。“脱去甘薯病毒病,可增产15%-35%,去年在基地示范区中,最高亩产达到了3015公斤。”刘云峰说。
在卢龙县甘薯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公司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开展了甘薯脱毒种苗生产、粉浆水处理、新产品研发等项目。“我们现在正研究薯渣处理问题,将其作为动物饲料,甚至生产膳食纤维,将甘薯真正吃干榨净。”刘云峰说。
让新技术“插翅”,让新成果转化。河北省持续研发引进先进适用关键技术,集成配套产业技术体系,制定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推动山区特色产业标准化、链条化、集群化发展。仅去年一年,就引进示范新品种147个、新技术75项、新产品23项。
促进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从怀来县桑园镇后郝窑村到夹河村,一条以传统种植为主的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葡萄旅游经济带正在形成。
“怀来县有着数百年的葡萄种植传统,但无论是葡萄还是葡萄酒都一度难以形成知名度。”张家口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依托“四个一”科技示范工程,怀来葡萄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了丰禾苗木、城投农业葡萄观光旅游采摘园示范基地,打造了桑干酒庄观光、品酒、吃住、购物一体化观光示范基地,促进了葡萄产业由量到质的转变,葡萄产业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
跑好脱贫摘帽后的“接力跑”,发展产业是关键。河北省不断挖掘山区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内涵,提升产品品牌价值,带动山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2020年,科技示范基地聚集农业龙头企业77个,培育品牌93个。
立足资源禀赋,擦亮生态底色。截至目前,河北省已打造科技示范基地90个,产值达12.5亿元。一个个科技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参与示范基地和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俩棚每年有六七万的收入,手头松快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作为阜平县第一批贷款承包食用菌大棚的贫困户,顾家台村的马秀英说起收入来喜笑颜开。
阜平食用菌产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培训、技术指导、网络授课等方式累计培训菇农790人次。此外,基地龙头企业嘉鑫公司直接带动农民户均增收6万元。
协同推进,绿色致富路越走越宽。据介绍,河北省以科技示范基地为平台,带动21.8万农民参与基地建设,增收3.3亿元。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河北省将继续全力推进省山区“四个一”科技示范工程深入实施,提升山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水平,实现山区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
河北省将强化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和管理等要素在基地集成,创新机制,把基地建成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转化平台、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样板、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应用基地,现代农业展示基地和农业科技信息汇集基地。结合产业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吸纳省内外专家,建立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专家团队,同时培养好年轻专家,进一步加强对本地科技力量的组织和科技骨干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技术队伍。充分调动企业等市场主体活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引进开发。(河北日报讯 通讯员逯国英、赵世中 记者王璐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