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三五”以来 我省研发投入增长至634.4亿元
“十三五”以来,河北省研发投入由350.87亿元增长到634.4亿元,在全国排位由第16位提升至第13位;研发投入强度由1.18%增长到1.75%,是全国平均增幅的1.7倍……近日,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该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科技支撑的有关情况。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以来,河北省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涌现了一批科技成果,有力支撑引领了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原始创新方面,“十三五”以来,河北省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项。2020年河北省SCI收录论文8095篇,是2016年的2.3倍。燕山大学等9所高校的2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是5年前的3倍。2020年该省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6项,国家支持经费突破2.8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目前,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量达到2311家,是“十二五”末期的2.45倍,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实现翻番,达43家,位列全国第9位。
协同合作能力方面,近三年来,累计支持与北京合作的重大成果转化专项项目50余项,支持经费1亿元以上。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6年的不足百亿元,增长到目前两百亿元的量级。“十三五”期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853亿元,是“十二五”时期总量的4倍。
“2018年、2019年我省在改善地方科研基础条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落实国家科技改革与发展重大政策等方面,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表扬激励。”河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龙奋杰表示。
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李丛民介绍,省科技厅将种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科技的命脉,连续三十多年予以支持,奠定了河北省种质资源创制及育种技术在全国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十三五”以来,设立了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专项,组建了14个种业创新团队,取得良好成效。
在引导有优势的地区创新发展方面,积极推动区域创新高地建设,建成省级以上高新区达31家,高新区正在成为该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此外,依托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域,打造承接京津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在激发创新创业新活力方面,以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为重点,通过构建完善孵化育成体系和梯度培育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壮大提升科技企业的规模和质量。
“我们会同税务部门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每年安排2-3亿元科技资金,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励性后补助,每家奖励10万元。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94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8.7万家。”河北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处长王新说,目前正深入实施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行动,采取“一企一策”方式予以集成支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更多企业加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谈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王新表示,未来将聚焦全省重点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整合创新资源、协同开展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附加值高的产品。
民生科技助力脱贫攻坚
科技创新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龙奋杰介绍,“十三五”以来,河北省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创新工作在各县(市、区)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提升,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精准脱贫之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河北省科技厅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大力推动产业链各环节融通发展,引导带动产业链提质、供应链优化。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开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林上林中林下全面开花”的森林经营之路,带动周边地区近4万人就业增收。围绕科技支撑食用菌产业发展,组建了1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团队,培育了7个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累计推广先进适用成果30余项,推动产业链产值达到80亿元。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河北省科技厅会同河北省卫健委在全省布局建设了2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动临床医学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大力提升了基层医疗技术和水平。其中,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打造了“春雨工程+智慧分级诊疗”的健康扶贫模式,累计为8.2万名患者节约费用1640余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北省科技厅精准对接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先进技术研发和成果示范转化。河北协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焦化废水处理技术,被国家列入了“首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河钢集团研发的钢铁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技术,荣获了“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塞罕坝机械林场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河北日报 记者王璐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