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张北县德胜村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探访
2021-12-08 14:49:05来源: 河北新闻网编辑: 邢硕责编: 冯薇薇

  “小土豆”如何长成“金豆豆”

  ——张北县德胜村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探访

  “10月底入窖,现在是集中筛选,明年开春出库。”12月1日,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大农公司的马铃薯储藏窖,几个窑口灯火通明,十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着。他们先是将成袋的大小不一的微型薯倒入筛选机,进行筛选分类后,再分别倒入数粒机数粒,最后装袋码放。“今年收成还不错,只要品种选得对,一粒卖到四五毛钱都平平常常。”种植户叶有俊边忙边说。

  放眼望去,整个储藏窖,左右两排共十几个窑口,塞满了成垛的微型薯及部分马铃薯。对于德胜村的种植户来说,今年又是一个马铃薯种薯丰收季。

  立足资源技术,探索产业发展

  在张北县,说起德胜村的微型薯、一代薯、原原种,几乎就是马铃薯种薯品质的代名词。但德胜村与马铃薯种薯的结缘,可追溯到20多年前。

  今年60岁的德胜村村委委员刘桂荣,是村里最早一批接触种薯繁育的人。刘桂荣回忆,当年,张家口市农业科研单位在德胜村设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她因常年在基地打工,逐渐熟悉了种薯繁育的成套技术。离开基地后,她便尝试自己搭棚育苗,繁育种薯,即俗称的一代薯、原原种等。

  “那会儿条件太简陋了。”说起当年搞种薯繁育的事儿,刘桂荣十分感慨。她说,当时在自家院子里撑几条竹竿子,蒙块塑料布,搭个小棚子,就搞起了种薯育苗。没有育苗用的器皿,就用报纸卷个卷儿,再把营养土一点儿一点儿灌进去。来年开春,再将一株株小苗移到大田里进行繁育。

  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告诉笔者,当年村民种植的一代薯、原原种,因品质以及当时的市场环境等,主要在本地及周边销售。因种植规模很小,村民的收益十分有限。

  虽然收益少,但比种植大田作物效益高。之后,同刘桂荣一样,村里不断有人加入到种薯繁育的队伍中来。有农业科研人员的帮扶指导,加上村民们之间互相切磋,大家逐渐熟练掌握了整套繁育技术。随后,德胜村几乎家家户户搞起种薯繁育,该村也渐渐成为周围十里八乡农民采购马铃薯种薯的基地。

  建立繁育基地,实现专业化种植

  2017年,是德胜村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当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德胜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得知村里在搞马铃薯种薯繁育,总书记十分关心,鼓励当地干部群众将这项产业做大做强。

  “说实在话,之前也想好好发展马铃薯繁育产业,但总是瞻前顾后,生怕干不好。”叶润兵说,总书记的一席话,就像指路明灯,既照亮了前方,又提振了信心。

  随后,叶润兵等村干部开始多方奔走,为马铃薯繁育产业做大做强积极谋划。此前刚落户德胜村的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大农种业也积极参与进来,为村里的种薯繁育提供科技支撑。

  “德胜村传统繁育的种薯,因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繁育出的种薯品质差,限制了销路。”大农种业公司总经理李进凯说,必须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种植高级别的种薯,即微型薯。

  看清了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市场前景,村领导班子决定,在德胜村建设微型薯繁育基地,并争取扶贫项目资金支持,搞设施大棚。在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全力支持下,当年5月前后,280个设施大棚在德胜村建立起来。在村里的倡导和科技人员帮扶下,德胜村村民承包大棚,开始种起了“金豆豆”微型薯,德胜村种薯繁育也开启了全新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选准品种提品质,俏销市场民增收

  没成想,德胜村微型薯种植在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之后,却遭遇了销售难。

  “你种了这个品种,谁知那个品种却卖得好。”第一年就种植微型薯的村民徐海成说,微型薯种植要想获得可观的收益,必须研究市场,但当时村民缺乏的也恰是这一点。

  “2017年、2018年,大伙基本没挣上钱,投资大的还赔了钱。”叶润兵说,有不少村民因此退出微型薯种植,但更多村民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后,留了下来。

  此后三年,微型薯市场稳定,本村及外村新的种植户不断加入,280个大棚年年被抢一空,租金也一路看涨,从1000元/棚,涨到了3500元/棚,即使这样,依然供不应求。

  “现在,大伙的收入基本稳定,品种选得好的,一个棚纯利能到5万多元,一般的也能达到2万多元,是传统种植业收入的好几倍。”叶润兵高兴地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种植户的头脑越来越灵活,除了埋头搞种植,还懂得捕捉市场信息,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提升。

  据统计,今年德胜村微型薯种植产值已超过1000万元。产业发展了,种植户富了,村集体的腰包鼓了,带动大批村民就地就业。微型薯种植产业已成为德胜村的支柱产业。

  德胜村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产业在张北并非个例。据统计,目前,张北县马铃薯种薯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年产马铃薯种薯20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近四分之一,成为全国马铃薯种薯繁育的主要基地之一,该县马铃薯种薯产品远销广东、广西、贵州等全国十几个省份。(河北日报记者 李艳红 通讯员 石炎夏 夏培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