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见证疫情防控的“数据”力量
2022-04-27 15:07:46来源: 沧州日报编辑: 王阔责编: 冯薇薇

见证疫情防控的“数据”力量_fororder_1

见证疫情防控的“数据”力量_fororder_2

见证疫情防控的“数据”力量_fororder_3

见证疫情防控的“数据”力量_fororder_4

见证疫情防控的“数据”力量_fororder_5

见证疫情防控的“数据”力量_fororder_6

见证疫情防控的“数据”力量_fororder_7

见证疫情防控的“数据”力量_fororder_8

见证疫情防控的“数据”力量_fororder_9

  【阅读提示】

  宁可备而缓用,不能用而不备。

  沧州市大数据管理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坚持未雨绸缪,不断学习外地经验,运用信息化手段,像“狙击手”一样精准开展疫情防控,积极做好各县(市、区)市民码申领打印、核酸采样人员账号开通和使用培训、试管及转运箱条码印制等各项准备工作,在疫情突发时禁受住考验,成为疫情防控工作利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双胜利”。

  截至目前,沧州市已经具备建设“功能横向到边、使用纵向到底”的全市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的基础条件,横向关联各类涉疫数据,纵向深挖数据价值,让数据真正发挥作用,并期待以信息化手段带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特殊时期行动快

  防控备战启动早

  627万人共5368万人次核酸采样、协调组织12个公司的70余人运维团队投入信息化支撑工作、累计为1300余名一线防疫工作者提供指导服务、累计线上培训20余次超60小时、处理各类突发问题1400余个……

  这是市大数据办在3月沧州疫情突发时所交上的答卷。因为有了充足的准备,得以圆满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核酸采样系统稳定运行、疫情防控通行证开发、沧兴酒店政务外网及云视频会议系统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

  时间退回到3月8日,面对新一轮疫情袭来,沧州正式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市大数据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自身迅速行动,全力做好信息化支撑的幕后保障工作。

  在3月9日以来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中,市大数据办研发的核酸采样系统支撑了共计627万人、5368万人次的核酸采样工作,运维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保障系统运行稳定、顺畅。

  宁可备而缓用,不能用而不备。

  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之初,市大数据办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行动。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要求,市大数据办会同市卫健委、市公安局、市疾控中心等部门,组织研发了包含核酸采样、疫苗接种、扫码登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沧州市疫情防控信息共享平台。其中,核酸采样系统于2021年1月正式上线,并在青县开展了首次全员核酸检测演练,实现了“一人一码精准绑定无差错,系统登记采样迅捷不拥堵”的既定目标,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认可。

  瞬间涌入的数据背后,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撑。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下,为力戒健康码崩溃事件发生,市大数据办先后组织完成系统架构优化和压力测试、云资源和网络带宽扩容等工作,指导各县(市、区)提前完成市民码申领打印、核酸采样人员账号开通和使用培训、试管及转运箱条码印制等各项工作,时刻处于战备状态,为全员核酸检测的迅速启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简高效实用 为操作减负

  无需购置身份证识别器、电脑等任何设备,只需一部手机,所有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相应工作任务;从登记到采样耗时仅8秒;样本数据追踪精准溯源……

  在核酸采样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市大数据办、市卫健委多次组织技术团队与医院、疾控中心以及基层工作人员交流,以数据支撑、数据赋能为核心,以精简、高效、实用为目标,开展系统建设工作,统一标准,贴近需求,力争系统实用性更强操作更简单。

  系统研发充分考虑到全员核酸检测的应急场景,轻量配置,零设备部署,这一更新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外地援沧医疗队、党员志愿者纷纷加入,轻量化的系统配置让全市瞬间建立了近1.8万支核酸采样队伍,高效顺利地完成全员核酸采样工作。

  为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系统研发的另一个重点放在“便捷操作、零接触采样”上。

  系统以扫描受检人市民码或身份证的方式来录入受检人信息(特殊情况下可人工录入),工作人员和受检人全程无接触,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使用扫描市民码的方式,群众从登记到采样完成,每人耗时仅需8秒,大幅缩短了排队等待的时间。

  同时,系统还能够做到精准匹配,零延时分析。系统将受检人身份证号、试管码、转运箱码唯一关联绑定,确保受检人和样本精准匹配,确保问题样本精准溯源。

  系统对采样、封箱、转运、接收等过程信息进行采集,数据在后台实时汇聚,样本流转的全过程信息以及各类统计分析数据,可在指挥大屏上实时展现。

  点面结合重点突破 疫情应用确保“精”

  市委、市政府领导在牵头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对实战检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将石家庄的疫情防控经验也纳入沧州系统中,不断优化升级。

  3月13日,市大数据办接到紧急任务,要求尽快研发系统软件,以实现对封控、管控区域必要出行人员的精准管理。

  在两天的加班加点后,疫情防控通行证系统正式上线。管理员在后台导入人员信息,出行人员通过“智慧沧州”微信小程序调取显示本人电子通行证并记录通行时间,相较印发纸质通行证,电子通行证的准确性和效率均大幅提升。3月以来,系统累计为13批次800余人发放电子版“沧州疫情防控通行证”。

  为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部署要求,市大数据办开发并在沧州市政务云部署了“四合一”查验通行系统,群众通过刷身份证、河北健康码或居民社保卡(任选其一),可同时查验四类信息。根据不同健康状态设备语音播报“绿码通行”“非绿码请核查”“你的核酸结果已超时”等提示信息,每人查验速度缩减到3秒左右,目前全市已配置设备21390台。为确保来沧返沧人员第二次核酸“日清日结”落实到位,提出了引进人工智能坐席代替基层工作人员,协调运营商和相关技术公司通过发送提示短信、使用人工智能坐席呼叫等方式进行提醒。截至目前,已累计发送提示短信79.9万条,累计完成人工智能呼叫13万次。

  同时,市大数据办会同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在现有沧州地址服务平台基础上,完成了市、县、乡、村区划代码的梳理和市级标准地址服务接口的开发。同时,开展实有人口数据治理工作,为沧州市实有人口打上实际居住地、核酸采样、疫苗接种等数据标签,助力沧州市疫情防控精准化、精细化、常态化,进一步推动数据治理。

  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防控平台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如何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双胜利”,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运用信息化手段,像“狙击手”一样精准开展疫情防控,无疑是取得“双胜利”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建立健全“协调联动、上下贯通”的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沧州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需求研判、建设开发、使用推广,确保业务和技术全流程紧密衔接不脱节,并建立常态化培训和应急演练机制,定期组织市、县两级开展应急演练,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应急预案或系统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核酸采样、疫苗接种、“四合一”数据核验等系统均已投入使用,与省健康码数据顺利对接,隔离点管理等系统即将上线,沧州市已经具备建设“功能横向到边、使用纵向到底”的全市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的基础条件。

  下一步,市大数据办将进一步抓功能提升、抓数据赋能。

  研发新功能模块,满足新增的业务需求。一方面,结合疫情防控需求,借鉴外地经验,组织专业技术公司设计疫情防控工作流水线,实现排、流、运、隔全流程一体化综合动态管理。通过大数据推送、区域协查、基层排查、自主申报、群众举报汇总形成全市待排查人员库,根据属地区划推送至县、乡、村各级待排查库,基层工作人员对人员情况进行核实并标注,并根据防疫政策转入待转运库或居家隔离库,通过扫码记录人员转运、接受、隔离、转出全过程。基层工作数据不必再专门制作表格填报,而是基于数据信息的自动归集、分类筛选、实时推送,通过系统分析处理,形成具体到人的待办事项,实现流调、隔离、救治全流程工作的精准分配和记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实有人口、实有单位和实有房屋信息采集,将人口信息标注到每套房屋、每个单位,形成全市实有人口动态管理库,构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动态人口管理模式,助力沧州市疫情防控精准化、精细化。同时,在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扫码登记等已有涉疫数据的基础上,积极向省申请获取医疗救治、风险人员排查等数据,打造沧州疫情防控专题数据库,横向关联各类涉疫数据,纵向深挖数据价值,实现涉疫人员信息“一键查询”、密接人员“一键关联”、流调溯源“一键定位”等功能,让数据真正发挥价值。期待借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试点创建工作,组织完成网格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和优化,为沧州以信息化手段带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进行有益探索。(沧州日报通讯员 刘鹏 闫旭 沧州日报记者 吕坤 摄影 魏志广)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