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冀域粮仓篇】让“中国碗”盛上更多“河北粮”
2022-07-18 11:49:42来源:人民网编辑:李雨馨责编:冯薇薇

  原标题:“河北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冀域粮仓篇】让“中国碗”盛上更多“河北粮”

  人民网石家庄7月15日电(商帆)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河北省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多措并举守住耕地红线,升级做强农业“芯片”,让智慧农业扎根田间,确保面积和产量不降低。

  建设高标准农田4862万亩;2021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9642.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765亿斤,连续9年超过700亿斤,比2012年增加382.4万吨;平均亩产396.7公斤,比2012年增加46.5公斤;节水小麦、强筋小麦育种保持全国领先,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优质专用品种和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推广基本实现全覆盖……

  十年接力,冀域粮仓交出骄人的“成绩单”,让“中国碗”装上更多“河北粮”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河北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冀域粮仓篇】让“中国碗”盛上更多“河北粮”

  7月15日,农民在河北省玉田县石臼窝镇王家楼村稻田劳作。张仁杰摄

  守住耕地红线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稻禾绕村苗郁郁。”盛夏时节,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站在村路上向田间瞭望,连片的农田似一块巨大的碧玉,甚是养眼。

  玉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拥有1170平方公里土地、8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和2.2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2021年11月份,玉田县在河北省率先全面推行田长制,县、乡、村主要领导担任田长,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田长制”体系,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玉田县多措并举守住耕地红线便是河北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生动一页。为守住耕地红线,河北各地亮“实招”。河北省保定市开展打击违法违规用地“春雷行动”专项整治,对其涉嫌破坏耕地行为移送公安机关;鹿泉则探索编制了耕地年度“进出平衡”方案,将违规占用耕地后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难以恢复的作为重点整治对象。

  出台《2022年河北省耕地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全面实行耕地“进出平衡”,改进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22年以来,河北省通过集中开展耕地保护专项行动和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专项整治行动,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据统计,2012年以来,河北划定4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3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4862万亩,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

“河北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冀域粮仓篇】让“中国碗”盛上更多“河北粮”

  河北省张家口农科院试验田中的“张杂谷”正在茂盛生长。受访者供图

  升级农业“芯片” 种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现在正是‘张杂谷’的抽穗期,你看它们长得多好啊!”望着试验田里的杂交谷子,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杂交谷子研究专家赵治海自豪地说,“40余年心血都在这里了,我们的谷子从之前亩产3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还很省水,值了!”

  时间拨回1982年,本着“为家乡父老做点事”的心情,以优异成绩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的赵治海放弃了在大城市的生活,来到张家口坝下农科所。播种、出苗、抽穗、灌浆……谷子在哪里生长,赵治海就在哪里工作。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经历了数以万计的试验,终于培育出世界上首例谷子光温敏两系杂交种——“张杂谷1号”。如今,“张杂谷”系列品种在14个省份得到推广,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谷子亩产由300公斤提高到600公斤,占北方谷子播种面积的1/3左右。“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新品种更是创造了世界谷子单产的最高纪录。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也是一切农作物产业链的起点。十年来,正是有无数像赵治海这样的专家,河北种业创新能力才得以明显提升——

  目前,河北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全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企业448家,三北、国欣、雪川、巡天4家企业评为2020年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

  节水小麦、强筋小麦育种保持全国领先,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2021年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500万亩,实现100%订单生产,藁城区强筋麦种植面积40多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强筋麦集散地;

  “十四五”时期,河北将整合全省优势创新资源,组建20支左右体现河北特色的高水平育种创新团队,连续5年给予稳定支持,将重点围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现代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研发、突破性标志品种培育开展联合攻关,集中力量攻克种源“卡脖子”技术。

“河北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冀域粮仓篇】让“中国碗”盛上更多“河北粮”

  2022年6月,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码头镇戈家坟村的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组团”作业。苗凤强摄

  智慧科技赋能 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新模式

  “现在种植,只要手里一部智能手机,眼前就出现一幅‘田管图’,我无论出门或在家里,打开智农APP,就能看到整个农田的情况,庄稼长势一目了然。”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的种植大户张巧英谈及2022年的收成,心里乐开了花。

  2022年“三夏”期间,武强县依托智农现代农业管理平台,为农户提供精准气象、农事提醒、遥杆服务、病害虫识别与预警,实现农技服务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让农户种地省心又放心。

  河北武强县的智农现代农业管理平台为河北聚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脚注。无人驾驶收割机、植保无人机、农业物联网……这些高科技的“顺风耳”“千里眼”在燕赵大地上驰骋、飞翔,让种粮农民挑上“金扁担”,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抓好粮食生产,重中之重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十年来,河北步履不停,不断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已初显成效——

  建设小麦等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打造223个集科研、孵化、中试、应用、推广于一体农业创新驿站,基本实现农业县全覆盖;

  2021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首次突破8000万千瓦,达到8096.81万千瓦,占全国总动力的7.66%;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25%,小麦、玉米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

  以智慧农业一张图平台为基础,通过建立农业农村基础大数据支撑平台和地理空间数据服务支撑系统,实现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重要数据信息的融合、共享和利用;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2021年底,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0.92万家,比2012年增加7.92万家;家庭农场达5.95万家;全省托管服务组织3.1万家,服务面积超过2.2亿亩次。

  ……

  十年拼搏奏华章,赋能蓄力谱新篇。河北人用沉稳有力的双手托起饭碗,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稳当当地写实在广袤的田野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