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    舆情智库
稳就业保民生丨2022年上半年沧州市新增就业4.58万人
2022-08-12 19:29:23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李雨馨责编: 冯薇薇

  8月11日,沧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沧州市保障改善民生工作开展情况作出介绍。据悉,2022年上半年,沧州市新增就业4.5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1.07%。

(原创)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20812093327

发布会现场

  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亚军介绍,2022年以来,沧州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就业、社保、人才人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四方面中心工作,聚焦目标,集聚合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呈现出“两高”“三新”的良好局面。

  扩大就业工作“高位”推进

  沧州市牢牢把握重点就业群体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1.5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58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87.82%和80.38%;深化京津冀等省际劳务协作,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5万人;持续推进“20+N”系列服务活动,开展就业服务活动244场,征集岗位11.33万个,支出就业创业资金1.45亿元,惠及1.96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9亿元,带动吸纳就业2566人;培树“肃宁电商”“献县乐寿鸭”等一批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12.6万人。

  社保政策“高效”落实

  沧州市加快落实稳定经济运行一揽子相关政策措施,加速把“降缓返补”各项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和重点就业群体。2022年上半年,沧州市累计为3.64万家企业(单位)“降缓返补”各类社保资金2.105亿元,惠及职工84.34万人次。沧州市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1.99万人、工伤保险97.88万人,分别完成全年扩面任务的80.92%和171.46%;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66.93万人,参保率95.02%;全市待遇资格已认证149.2万人,认证率99.07%。此外,沧州市还高质量完成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部省市系统对接,整改省下发数据143.35万条,整改率98.3%。

  集聚优秀人才焕发“新气象”

  2022年上半年,沧州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的实施方案》,及时编制发布2022年度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目录,招聘各类人才10376名;印发《致沧州籍在外优秀学子的一封信》,用政策和感情真诚邀请优秀学子回家乡就业创业;发布2022年选聘高层次人才公告,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355名(其中博士110名、“双一流”硕士245名);引进各类人才166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18人、高技能人才1450人);为2018年6月以来全职引进的103名博士、硕士(其中博士13名、硕士90名)补发购房补贴766.5万元,为32名优秀高技能人才兑现奖金63.8万元;建立人事考试联席会议制度,做好疫情常态化下的考务工作,各类招聘考试8月底前全部结束。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打开“新局面”

  2022年上半年,沧州市全力抓好根治农民工欠薪工作,将机制建设作为根治欠薪工作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沧州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实施细则》及其配套制度文件,进一步厘清各行业部门职责权限,明确各相关主管部门“管行业必须管防范,管行业必须管清欠”“对行业欠薪案件既要督办更要解决”要求;共排查欠薪线索3115件,查实并全部及时解决欠薪案件821件,共为4627名农民工解决欠薪8726万元,做到存量清零、增量随清,根治欠薪工作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评为A级。

  人社服务效能实现“新提升”

  沧州市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服务体系,以数字技术赋能人社工作、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努力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强力推进人社一体化平台建设应用,对20个市县服务大厅(专区)、153个市县银行合作网点、162个乡镇综合服务中心、3154个村级服务站进行升级改造,将31个高频业务覆盖至市县乡村四级服务平台,实现人社业务“就近办”;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扩容人社专网,将市县人社网络带宽从4兆扩容到100兆,极大提高服务基层企业和群众的能力,实现人社业务“网上办”;加强社银合作,将26项人社基层公共服务事项置入建设银行“裕农通”互动屏,年底前布放至5659个行政村、256个社区,实现村级区域全覆盖,实现“自助办”;《线下“一窗办” 线上“一网通”日均办件近万笔》做法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推广;持续开展“人社业务大讲堂”等系列活动,以上率下、以老带新,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文/图 王珊珊 崔龙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