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擘画文化新蓝图——解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的“河北元素”
2022-08-26 16:52:25来源: 河北日报编辑: 李雨馨责编: 冯薇薇

擘画文化新蓝图 ——解读《“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的“河北元素”

革命圣地西柏坡。河北日报 记者史晟全 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展开波澜壮阔的文化建设长卷,斑斓厚重的文化底色映入眼帘。当时间的指针指向“十四五”的崭新刻度,巨笔擘画出的文化新蓝图徐徐铺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锚定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的第一个文化发展五年规划,《规划》意义重大,亮点颇多,其中“河北元素”频繁亮相。就此,河北日报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业界专家学者,对《规划》中的“河北元素”进行分析解读,展望河北文化发展新趋势。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意在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使其成为中国人集体认同的国家记忆,亦是探索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规划》在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保护维修,发挥长城河北、青海段重点建设示范引领作用,其他省份同步推进,改善长城现场展示及博物馆、陈列馆展陈,提升保护、监测、管理和利用水平。

  “长城在河北域内重要点段多、分布范围广、特色价值突出。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83段(处),河北省有19段(处)。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省占比约23%。”河北省古建院高级工程师郭建永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河北域内丰富的长城资源,河北省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方法,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

  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一直是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中,为更好地保护长城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建筑遗产,保护好重要点段及各历史时期长城文物本体的形制、结构、材料、营造技术与工艺,保护好各时代长城所承载的我国古代北方军事防御制度等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郭建永认为,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应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

  长城资源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基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则是长城文物保护的新机遇与新手段。河北省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为河北域内长城沿线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石家庄、邢台、邯郸等9个设区市以及雄安新区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还颁布实施《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制定印发《长城遗址重要濒危设施抢救性修缮实施意见》,夯实长城保护传承利用根基。在工程建设方面,2021年10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金山岭一期展示工程完工,工程涉及475米延长墙体、敌楼5座,重点进行马道整修、敌楼抢险加固等,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区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示范。2022年上半年,河北省文物局批复同意金山岭长城保护展示工程、大境门来远堡等一批工程设计方案。8月1日,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暂定名)项目主体结构实现封顶。接下来,还将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山海关等项目有序实施。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还涉及到长城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在秦皇岛,9月1日将正式实施的《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山海关古城保护过程中要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要以文化传承、休闲旅游、传统居住为主导功能,保持古城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传承性和生活永续性,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山海关区区长刘尤优表示,将以《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完善古城管理体系,制定配套措施,进一步鼓励各类文化业态发展,全力提升山海关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重温红色历史,激荡时代精神。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壮丽篇章,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规划》在党的革命纪念地提升方面提出,完善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香山、韶山等党史重要纪念地相关设施建设和改陈布展机制。

  “将党的革命纪念地提升写入《规划》,充分彰显了中央对革命文化的重视。”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说,这为革命圣地西柏坡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相关设施建设和改陈布展机制,将有助于西柏坡纪念馆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红色资源,系统完善地呈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余年光辉历程。

  “2022年5月,西柏坡纪念馆确定实施改陈布展工程,全面提升展览的思想性、艺术性。目前,我们成立了改陈布展工程领导小组,起草升级改造展陈大纲并召开了第一次大纲论证会,邀请中央和省内党史文献部门、高校专家学者等对大纲进行论证。”康彦新介绍,前期工作的稳步推进,为改陈布展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学术支撑。

  河北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革命文物覆盖全省,价值高、影响大、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其中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800余处(含参照革命文物管理的遗存遗迹),可移动革命文物26000余件(套)。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四部门公布的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中,河北省共有5个片区102个县市区列入。这些革命文物见证了河北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走过的风雨历程。如何把革命文物保护好、把革命传统弘扬好?

  “在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落实方面,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夯实基础,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服务大局,强化革命文物保护与合理适度利用。”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革命文物处)副处长王凯介绍。

  2021年7月1日,河北省正式颁布实施了全国首个规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决定》。随后,省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决定〉实施方案》《关于加强零散革命文物资源保护的工作意见》等文件,为指导各地保护、管理、运用好革命文物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公布河北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及河北省革命文物专家库成员名单,完成全省革命文物资源普查。

  革命文物蕴含着可贵的奋斗精神和珍贵的历史价值,如何创新展陈方式,讲“活”革命故事,让革命文物元素能感知、可体验?

  “目前河北省存在革命文物资源展示方式相对单一,少数革命题材类纪念馆或博物馆藏品数量较少、陈列展示利用率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完善政策措施和加大投入力度。”王凯表示,各地特别是革命文物集中地区,要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制定革命文物保护相关政策措施,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各地要将革命文物保护作为支持重点,探索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与资金参与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精品文艺创作让理想信念闪耀荧屏,引领观众重温革命历史,赓续精神血脉,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规划》提出,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和宣传教育普及品牌,制播《敢教日月换新天》《红船》等专题片,《1921》《革命者》等影片。其中,影片《革命者》由国家电影局主抓,河北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

  巍巍太行回荡着冲锋的号声,淙淙滹沱述说着英雄的壮举。“河北是红色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革命文化传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此,河北创作出品了一批表现中国革命史的红色题材影视剧,如《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平原枪声》《谁主沉浮》《血战湘江》《古田军号》《海棠依旧》《守岛人》《吕建江》和《革命者》等。电影《革命者》写入《规划》,说明影片得到人民的肯定,体现出河北电影人的政治情怀、使命担当和艺术责任,也意味着河北省影视创作站上了又一个新高度。”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河北省影视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汪帆认为,红色影视精品力作是将书本上静默的文字转化成生动可感的画面,将一个个隐藏在历史深处的英雄人物通过屏幕呈现在大众眼前,这既能让观众与英雄进行心灵对话和情感沟通,也能激荡起强烈的爱党爱国热情,为党史宣传教育普及开辟了独特的阵地。

  以红色题材影视剧精品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和宣传教育普及品牌写入《规划》,也给河北省文艺创作带来重要启示。汪帆表示,创作好红色题材影视剧作品,不仅要求创作者具备文学家、艺术家的基本素养,还要有史学家的精神态度,有史识、史德、史才。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一丝不苟讲学术,精益求精讲艺术。

  将红色题材艺术创作的审美特征与党史研究教育相融合,以感人肺腑的史实激励人民群众,河北文艺工作者从未停下脚步。目前,由范建浍执导的反映民族解放、土地革命历史的电视剧《白毛女》已杀青;由黄山导演的展现中国杰出女革命家的重大革命题材电影《青年邓颖超》已完成后期精剪;由陈力执导的重大革命题材史诗电视剧《浴血荣光》已开始拍摄,该剧由福建电影集团立项并主导,河北省委宣传部支持,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河北影视集团联合出品。

  促进文化更平衡更充分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国文化消费快速增长,实现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文化发展丰硕成果,成为各方的共同追求。《规划》中数次提及“城乡区域文化发展”,其中包括,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推进区域内文化协同发展机制,整体提升区域文化建设水平。

  山水相连,文化相承。京津冀三地历史渊源深厚,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忽视文化的助推作用。“京津冀区域文化同根同源,文化资源具有较好的相融性,为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京津冀三地文化资源各具特色优势,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化,三地在文化各领域交流日益频繁。7月初,在国家文物局支持和指导下,针对京津冀交界地带总长约110公里的长城,京津冀三地文物局共同签订《全面加强京津冀长城协同保护利用联合协定》,将共同制定共管辖区内长城保护与利用的整体保护计划,建立京津冀长城保护利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长城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同时,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河北省滦平县人民政府签订《边界长城保护合作协议》。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引领,推动与北京市、山西省等联合编制晋察冀、冀热辽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这些联动实践,不断激发着京津冀三地的文化生产力与创造力。

  “2022年河北省还将积极对接京津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产品、产业和品牌,共同打造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发展协同体,努力推动形成京津冀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协同、平台渠道共用、规范标准共管、精品线路共推的发展机制。”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共同打造全国长城、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段;积极承接京津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吸引更多京津优质文化和旅游项目落地河北;建设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示范片区,推进通武廊、京雄保、京张承、津唐沧文化协同发展示范片区建设等。河北省还积极实施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共塑工程,将主打“这么近,那么美”主题,全方位推广八大旅游主题、十五大品牌旅游目的地。

  8月2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各项工作全面启动,来自河北的民族歌剧《雁翎队》、云南的话剧《桂梅老师》、广东的话剧《深海》以及新疆的舞剧《张骞》等四部精彩剧目,通过剧场演出和线上参演的方式率先亮相,在燕赵大地拉开第十七届文华大奖部分参评剧目演出帷幕。京津冀三地联合办节是中国艺术节举办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充分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工作新作为新气象新高度。(河北日报 记者曹铮)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