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    舆情智库
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圆满闭幕
2022-11-19 14:40:19来源: 河北日报编辑: 张瞬晗责编: 冯薇薇

  11月18日,以“融合创新 数字赋能”为主题的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圆满闭幕。从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执委会秘书处获悉,经初步统计,全省重大签约项目247个、总投资额2462.7亿元,相比上届数量增加41个、总投资增加950亿元,河北引资引智成果丰硕。

  本届博览会线上举办了开幕式暨主题峰会、30场平行论坛、4场大赛、3场产业对接、系列创新成果发布和颁奖活动,搭建了“云展厅”,主题更丰富、内容更全面、特色更鲜明。

  据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执委会秘书处统计,截至11月18日16时,累计搭建在线直播间463个,在线视频观看突破1亿,博览会官网访问1010万人次。大家普遍反映本届博览会各活动紧扣时代主题,演讲内容新颖丰富,演讲嘉宾层次高,群众参与热情高涨,赢得广泛赞誉。

  3天时间里,嘉宾齐聚“云端”,共话数字未来。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主宾省福建省、黑龙江省、陕西省领导,图灵奖获得者、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克·唐加拉,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世界500强中央企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董事长齐聚开幕式暨主题峰会。23位省部级以上领导,24位院士专家,浪潮、百度、华为、中兴等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出席论坛等活动,共话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未来。

  300多位重量级嘉宾云集,智慧思想交融碰撞。这些来自“最强大脑”的真知灼见,转化成河北、中国乃至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智力财富。

  促进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是主抓手,也是强引擎。

  在开幕式暨主题峰会上,共有21个项目线上签约。省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中国电信集团、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在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重点围绕“5G+”、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体系构建等领域开展合作。其余17个线上签约的数字项目,涵盖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工信部6所部属高校签署产教融合合作协议,围绕共建科研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强工业文化交流互访四个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以会引才、以会聚智、以会兴业,一大批签约项目的落地实施,必将助推河北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成为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聚焦前沿科技,持续搭建全国数字经济最新成果展示的国家级平台。

  《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数字商务发展指数报告(2021)》《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发展研究报告(2022)》《工业元宇宙与数字虚拟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本届博览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等单位,发布了15项权威研究报告。

  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发布对接会集中发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共197项成果,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与河北达成一批合作意向。数字经济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上,发布了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16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27项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成果。

  作为本届博览会重磅活动之一,系列创新成果发布会面向全球公开征集了210余项数字经济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成果,经专家院士评审,最终评选出创新成果奖50项,其中国内首发成果34项、“黑科技”成果9项。

  上线“云展厅”,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

  11月16日,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开幕当日,“云展厅”正式启动,目前已有60余家(个)企业(展团)陆续上线。“云展厅”不仅全面体现主宾省福建省和黑龙江省,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各市的地域特色,还设置了国际科技合作成果展,充分体现国际深度合作。

  “云展厅”利用VR、漫游、三维建模等数字化技术,搭建了线上720°漫游序厅和4个展馆,为参展商搭建起面向全球的营销平台和展示窗口。

  共享数字经济新机遇,共谱数字中国新华章。

  新征程上,河北将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举办为契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河北贡献。(河北日报 记者 米彦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