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    舆情智库
“一体化”改革重塑河北港口发展新优势
2023-01-28 10:45:50来源: 河北日报编辑: 张瞬晗责编: 冯薇薇

  原标题:稳经济 促发展 看行动 “一体化”改革,重塑河北港口发展新优势

  这些天,从秦皇岛港、唐山港再到沧州黄骅港,河北港口集团生产业务部部长刘洪,马不停蹄地奔赴多地进行煤炭业务专项调研,摸清港口资源“家底”,加快制定实施煤炭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方案。

  长期以来,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地港口均从事煤炭装卸运输生产,各港区作业模式、货主客户群体都不尽相同,存在各自为战、同质化竞争、大而不强等问题。

  以重组整合为契机,河北港口集团迅速成立煤炭业务协同工作专班,以降低港口同质化竞争、做优煤炭运输业务存量为导向,着手谋划实施煤炭运输业务领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共享港口资源,统筹管理客户,建立新的生产业务管理体系,形成统一调度指挥系统,使港口主营业务优势从单点作战向集群协作迈进。

  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处理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加快完善现代公司治理,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

  如何对“三港四区”进行“一体化”管控,是改革的重难点问题。新的河北港口集团自2022年10月成立后,率先从港口运营板块入手,推进集团化管控、一体化管理,深入推进煤炭、矿石运输业务整合融合,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原材料现代化港口集群。

  煤炭方面,制定实施业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方案,从主体结构整合延伸到港口业务全面融合。按照统一安排,曹妃甸煤炭港务公司承担了集团其他企业的运力支援保障任务,既帮助“自家兄弟”解决了燃眉之急,又促进自身吞吐量攀升历史新高,创净利润4400万元,首次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河北港口集团煤炭吞吐量在环渤海港口下水煤占比升至38.6%。

  矿石运输方面,坚持统一要素配置、统一机制营销,区域内码头合作走向深入。2022年,黄骅港区矿石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196万吨,增幅达20%,京唐港区金属矿石吞吐量同比增长5.7%,曹妃甸港区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52.7万吨。

  随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强力推进,河北港口从竞争走向协作,发展规划“一张图”、开发建设“一盘棋”、经营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除了港口运营板块,在科技创新、市场化改革、资本运营等板块,河北港口集团“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营”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科技创新,是国企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之一。以争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为目标,河北港口集团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港口作业设备智能化改造程度达40%,数字堆场建设率达40%,实现所有业务网上处理、客户货物实时监控。2022年,集团研发投入达2.5亿元,同比增长191%;研发投入强度升至2.92%,增幅181%。

  国企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方向,建立健全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激励约束机制。

  河北港口集团着力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大力推动瘦身健体和市场化转型,压缩总部内设机构47%、领导职数27%,精减人员28.1%,中层管理人员全体竞聘上岗,全面推行任期制,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

  在资本运营板块,河北港口集团依托秦港股份、唐山港股份公司,整合内部财务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多家投融类企业,形成了投资运营、资金管理、类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投融资服务平台。

  在运行保障板块,河北港口集团着力构建“集、聚、智、慧”多维度分级采购模式,推进物资采购一体化管理,统筹港口生产所需物资,通过联储配送跨地域、跨港区、跨单位调剂物资,提高整体运行保障综合效能。

  诸多领域的“一体化”改革,带来新气象、新变化。

  2022年,河北港口集团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超7.3亿吨,吞吐量水平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三位,实现利润总额35.8亿元,同比增长19.33%,增幅位居全国港口行业领先水平。其中,煤炭吞吐量超2.9亿吨,矿石吞吐量超2.7亿吨,两大主导货类合计吞吐量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全球最大干散货港口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经受住全球经济下行、疫情反复等多重严峻复杂考验,河北港口集团不负所望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初步展示了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效能与优势。(河北日报 记者贡宪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