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积极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秦皇岛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秦皇岛市开展城市更新两年攻坚行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城市颜值价值。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游客在秦皇岛市老君顶景区体验冰雪运动的快乐。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获得“灯塔工厂”荣誉称号的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铝车轮六号工厂。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摄
今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9%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2%。
抢抓协同发展机遇,深度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2月8日,在秦皇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该市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下大力抓好10方面工作。
今年,秦皇岛市将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内需、上项目、促转型、防污染、惠民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今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9%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2%。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关键词】经济发展
出台69条稳定经济运行政策措施和32条接续政策;实施重点项目257项,完成投资482.77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2022年,秦皇岛市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强化重点企业包联,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了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秦皇岛市今年将抢抓协同发展机遇,深度融入重大国家战略,抓好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特色主导产业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报告解读】
今年,秦皇岛市将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深化与中信集团等央企合作,吸引更多京津优质企业、优质项目投资秦皇岛。深化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务实合作,推进京津科技成果在秦孵化转化,努力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高地。
建设好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推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建成投用,力争康养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加快推进港口转型和沿海经济带发展。推动秦皇岛港转型升级,深化与法国滨海夏朗德省帆船培训基地项目合作,谋划开辟2条外贸、5条内贸航线。深化与河北交投集团战略合作,推动一期2个3.5万吨码头尽快具备运营条件。
争分夺秒抓好项目投资。加快推进益海嘉里粮油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年内谋划储备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总投资6000亿元以上,省市重点前期项目总投资1700亿元以上,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380亿元以上。
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全年组织招商签约活动50场次以上,对接行业重点企业不少于800家。力争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突破350个,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
持续加力抓好园区建设。支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营业收入向3000亿元冲刺。支持综合保税区提档升级、跨越发展,力争进入全国百强保税区行列。全市开发区营业收入增长8%以上。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粮油食品产业营收规模达到36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营收规模达到53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营收规模达到960亿元,钢铁和新材料产业营收规模达到960亿元。
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形成精密电子、医疗电子、消防电子等领域领先优势。打造先进金属材料、硅基新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新型材料发展高地。年内计划核准开工总投资238亿元的风电光伏项目42个,风电光伏累计并网达到206万千瓦。
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围绕新能源、钢延、食品加工、装配式建筑等县域特色产业,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努力形成营收超百亿的特色产业集群。
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关键词】改革创新
驻秦高校转化落地科研成果199项,技术合同登记额达到76.15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3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1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家……2022年,秦皇岛市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以改革破瓶颈,以开放聚资源,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秦皇岛市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报告解读】
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秦皇岛市将持续抓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落实,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争创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统筹驻秦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常态化开展政校银企对接活动。加快秦皇岛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实施“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推动校企联合攻关,努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工程,全年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0亿元以上。
引进用好科技创新人才。实施“港城英才”支持计划,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好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问题,鼓励高端人才团队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来秦创新创业,让更多优秀人才在港城大地充分施展才华。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好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让更多高频事项“网上好办”“一件事一次办”。健全政银企对接平台,完善银企信息双推送和金融顾问制度,落实企业上市激励政策,帮助后备企业解决权属变更、税费缴纳等问题,年内新增上市企业2家以上、报审3家、报辅4家、入库培育30家以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市属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健全国资监管职能体系。
推动外贸外资扩量提质。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投资无限制政策,“一对一”跟踪服务重点外资项目,支持骨干外资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0家以上,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左右。开拓“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加快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建设。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健全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打造平台载体、注重综合赋能,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深入实施市场、政务、法治、金融、信用环境提升工程,建设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提高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
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城乡发展
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3个……2022年,秦皇岛市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秦皇岛市将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城市颜值价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报告解读】
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推进北戴河区和北戴河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海港区杜庄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塑造高品质城市风貌。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
开展城市更新两年攻坚行动,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4855套,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2个,改造老旧小区31个,实现城镇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新建提升公园游园和口袋公园30个,打造更多“美丽街区”“精品街道”。改造老旧管网80.7公里,完善提升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等市政设施。
持续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支持北戴河机场恢复重点城市旅游航线。推动京秦高速北戴河新区支线、京哈高速九门口复线开工建设,启动长江道西延伸等主次干路工程建设,加快昌港铁路等铁路建设,打造布局完善、立体互联、便捷顺畅的综合交通网络。
大力提升县城建设水平。实施县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提升行动,完善县城市政设施体系,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要素聚集、人口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建设洁净优美、舒适便利、安全韧性县城。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保持在65%以上。
推进特色农业强市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2万亩以上。重点培育粮油等10个特色产业集群,提升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项目签约额达120亿元以上,谋划实施总投资89亿元的6类农业重点工程项目,确保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
实施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0个,农业主推技术覆盖率达到95%。培育高素质农民1500人以上。每个县区培育一批科技型农业新型市场主体、一批年收入超百万元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一批年收入超千万元的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批年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深化产业、就业、科技和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致富。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干线路网改造140公里,建设四好农村路238公里,改造提升农村厕所2.49万座。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90个,各县区均达到省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县标准。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关键词】绿色发展
PM2.5年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下降17.6%;1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达到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2022年,秦皇岛市持续推进绿色转型,天蓝、水净、地绿、山青的秦皇岛更显魅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秦皇岛市今年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报告解读】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散煤治理和清洁取暖改造,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蓝天白云。深入开展新开河、洋河、汤河等入海河流治理,实施沙河清淤疏浚等一批水环境治理工程,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成108个村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保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100%,旅游旺季主要浴场海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类标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巩固提升土壤安全利用水平,积极建设“无废城市”。
统筹山水林田湖海综合治理。持续强化河湖长制、湾长制,完善排洪河等人工湿地和缓冲生态滩建设,加快推进滦河口、石河口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岸线8.8公里,恢复湿地243.5公顷。实施赤潮藻类处置等项目,提高海洋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开展耕地休耕轮作,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推进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工作。全面深化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营造林15万亩,支持各县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
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优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培育壮大光伏、风电、氢能、储能,推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深化排污权、用能权交易改革,落实全面节约战略,让绿色低碳成为社会新风尚。(河北日报 记者 孙也达 通讯员 蔡佳芸)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