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北消息(李雨馨):4月26日,由承德市围场县委、县政府,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办的“春犁播种希望 秋收薯业未来”围场马铃薯春播节暨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论坛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镇举行。
马铃薯产品展台 摄影 孙占军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马铃薯产业是县域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该县在1999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国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基地县”,后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马铃薯原材料供应基地”及“全国十大马铃薯主食化基地县”“全国马铃薯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围场马铃薯被命名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围场县将培植发展马铃薯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立足自身生态、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典范的自然优势,不断优化种植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马铃薯生产规模化、标准化。
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开犁 摄影 孙占军
自然条件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显著优势。马铃薯是块茎作物,对于气温、土壤质地及通透性有较高要求,有一定含沙量的土壤便于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和块茎的膨大。围场县年平均气温-1℃至13℃,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夜间低温可减少马铃薯植株养分消耗,向块茎中积累营养物质。县域西北部土壤多为淋溶褐土、草甸土、风沙土,此类土质沙性强,疏松透气,回温快,渗水性强。在这类土壤下种植的马铃薯收获方便,薯块干净,形状规整,表皮光滑,品质更佳。
据介绍,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至75万亩之间,总产量165万吨至200万吨,总产值23亿元至25亿元。马铃薯播种面积占河北播种总面积的21.8%,全产业链产值约35亿元。
技术研发助力马铃薯产业提质升级。围场县马铃薯研究院自主研发了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从脱毒苗、原原种,优化各阶段规模化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马铃薯质量,并通过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实现马铃薯微型种薯的高效高质栽培。全县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利用滴灌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等高效节能种植技术种植马铃薯40万亩。全县4万农户使用标准化种植技术,实现亩均收益1000元。
薯农在为马铃薯剜芽 摄影 孙占军
“我县马铃薯研究所在2022年已批复更名为马铃薯研究院。”围场县马铃薯研究院负责人陈啸天说,“为提升科研和检测能力,县里开展了马铃薯研究院科研楼、组培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在2022年开工。项目竣工后,将为围场县马铃薯育种、生产、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马铃薯产业附加值。围场县以种薯繁育为支撑、以商品薯生产为主导、以马铃薯加工为延伸,在全面发展马铃薯种植业的基础上,建设精深加工企业,不断改进粉条、淀粉等马铃薯制品加工工艺,迎合市场需求,由卖作物向卖产品转变。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原则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持续培育,围场县基本形成了“科技研发+种薯繁育+加工+仓储+园区+基地+农户”的完整产业链条。
围场御道口镇开犁现场 摄影 孙占军
目前,围场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通过精深加工,马铃薯价值提升3至4倍,带动全县种植订单马铃薯10万亩以上。
围场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领,发挥农业产业基础优势,坚持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塞罕坝高寒地区马铃薯产业示范带,打造园区化、融合化、数字化的特色农业发展场景,建成产品精致独特、产业集群高效、乡村和美繁荣特色农业强县。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