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河北保定: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2023-08-15 12:00:41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张瞬晗责编: 冯薇薇

  国际在线河北消息(记者 王珊珊):近期,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保定连续多日出现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关键时刻、危急关头,一个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一名名尽职尽责的党员干部,在防汛抗洪救灾一线擎起鲜红的党旗,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道“红色堤坝”。

  高碑店市千余名机关干部下沉镇村开展灾后重建

  洪灾发生以来,高碑店市广大党员干部克服交通中断、通讯不畅等困难,深入抗洪抢险一线紧急疏散群众,组织生产自救,全力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高碑店市迅速安排部署,县级领导干部全部下沉到所分包镇(街),在一线指挥督导、落实防汛责任,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力抗洪救灾,做好蓄滞洪区群众转移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目前,该市已抽调千余名机关干部下沉到镇、村,与镇村干部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受灾统计及灾后重建工作。

  方官镇组织党员突击队及志愿者190余人,集中对金钗营、雷李庄、金中、毛庄、北李庄5个村开展清淤和消杀。东马营镇组织5台大功率水泵日夜奋战,加快镇区排水。高碑店市疾控中心与新时代应急救援队队员,对肖官营镇过水村进行全面消杀。高碑店市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和死亡动物处置。高碑店市卫健系统组织力量,在各临时安置点开展巡回医疗,确保群众到哪里医疗卫生保障就到哪里。国网高碑店市供电公司党员突击队对肖官营等三镇转移村的电力线路、电表、开关等进行检查消缺。移动、联通、电信等企业第一时间向集团申请调用卫星无人机、卫星通信车、大功率发电机等设备,全力投入通信抢修工作。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同做好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高碑店市委书记贾伟斌深入涉水村庄,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据悉,该市肖官营水厂经过三天三夜抢修,已于8月8日清晨恢复供水,为52个村4.1万人正常生活提供用水保障;该市交通运输局排查农村公路及桥梁共219公里,处理道路水毁、倒伏行道树等隐患27处;该市供电公司已恢复线路供电6条,恢复配变供电113台,涉及用户7774户;该市重点受灾区域新城镇的移动网络和宽带通讯已全面恢复,东马营、肖官营移动网络语音通讯全部恢复。

  “守好乡亲们的家园!”涿州市小柳村党员突击队抗洪抢险救灾打头阵

  8月13日,涿州市刁窝镇小柳村村口,鲜红的党旗随风飘扬。村党支部书记、党员突击队队长李玉城正指挥车辆卸物资,党员突击队队员和村里志愿者在给村民发放矿泉水、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

  “从7月31日到现在,有事只要在群里招呼一下,大家就行动起来,党员突击队带头,志愿者跟上,个人生死视若鸿毛,群众安危重于泰山。”李玉城说。

  小柳村的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1年。党员突击队有队员35人,志愿服务队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百余人,有的人是“一肩挑”。他们大都在外地工作生活,灾情发生后,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回来救援。“31号那天,我们党员突击队带领志愿者分三组,一组安排人员转移,一组大坝巡逻,一组分散在重要积水点位。”李玉城说。

  “90后”李金力,在北京做冷链物流生意。7月30日,看到群里信息让回村抗洪,他卸完货连夜赶回小柳村,参与到抗洪抢险队伍中。“家里受了灾,我们青年人必须顶上。”李金力说,他带着两辆大货车帮忙转移村民、运送物资。

  8月1日凌晨5点,“80后”党员突击队队员刘嘉旭也加入到救援队伍中。小柳村的铁皮船放置在村里地势最低的区域,当时水深已达3米。“必须把船拉出来救人!”没有丝毫犹豫,刘嘉旭一头“扎”进湍急的水流,向铁皮船的方向游去。水流又急又猛。转移村民时,一艘船只能承载3人,为了能多救1个人,刘嘉旭跳下船,一边游泳一边拉船向外走。

  35岁的党员突击队队员李德岩,平时在北京一家公司做销售。7月31日他刚好回村,听说要护堤,二话没说上了大坝。“我今年刚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村里需要我,我义不容辞。”

  临近中午,44岁的彭娜招呼村民去临时就餐点吃饭。“这是他们家的饭馆,开张不到两个月,就遭遇了洪水。”李玉城说,现在被村里征做临时就餐点,他们两口子带着7名志愿者每天给村民做饭。

  “大姨,您家我看了,现在还不能住人,您先在安置点住着。”……李玉城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在小柳村村委会大院内的公告栏上,贴着抗洪救灾工作组联系人名单。李玉城介绍,市、县、乡(镇)包联干部的联系电话都在上面,确保村民有事找得到人。“大伙儿都想早点回来,在外面飘着不是家。”李玉城说,灾后重建不能等也不能靠,有党和政府的帮助,还需要我们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走,救人去!”刚逃离危险,涿州市码头镇浮洛营村三村民义无反顾返回受灾后的村子,三天两夜,连续救援200余名受困群众——暴雨中,张国宽的摩托艇变身“生命之舟”

  涿州市码头镇浮洛营村村民、摩托艇爱好者张国宽不曾想到,这次洪灾,自己的摩托艇成了救援乡亲的“生命之舟”。

  “谁需要救援可以打我电话。”7月31日晚,骑摩托艇去加油的张国宽在网上发布一条消息。

  “一开始不知道会有洪水,当时雨下得很大,路上积水很深,看见好多小车抛锚了,我们加完油赶紧帮着拖车。”张国宽回忆。

  随着村里水势越来越凶猛,张国宽和妻子被困在路边,晚上只能睡在车里。第二天一早,有人急切地敲车窗:“快救救我家人吧,他们在村养猪场,水已经有二层楼那么高,他们现在在简易房房顶很危险……”

  “走,跟我救人去!”张国宽立刻给弟弟打电话。

  “当时村里已经被淹了,而且暴雨还在不停地下。”表弟闫静说,第一次骑摩托艇去救人,他们心里也没底,但就是要去。

  简易房房顶上,两位老人、五六个孩子、还有一个人抱着两个多月的婴儿、远处七八个大人……眼前的一切让张国宽和弟弟万分焦急。摩托艇就近停下,闫静立刻下水将被困人员一个接一个送上艇,为了保证安全,一趟只能带一个人,后来渐渐有了把握,每次可以带两到三人。

  村子地势较低,水流湍急,摩托艇骑得并不顺畅,张国宽一刻不停地往返十多趟,闫静始终“泡”在水里,淋着雨的妻子王红艳则在岸上焦急地接应获救村民。

  “那天雨下得正大,大家冻得直哆嗦,其实不只是因为冷,心里也无比恐慌、害怕。”村民说,看到他们就看到了逃出去的希望。

  在12个小时的生命接力中,浮洛营村近20名村民被成功转移到安全区域。

  晚上,洪水同样席卷了张国宽和表弟家的房子,他们只能投奔住在城区的老人。见到浑身湿透、眼里布满血丝、疲惫不堪的孩子们,年近七十的母亲心疼地拉住他们:“明天咱不去了,歇歇吧。”张国宽低着头:“妈,您没看见他们当时等待救援的眼神,看见这个我受不了,我必须去。”

  张国宽说:“我知道父母为我们担心,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也舍不下家人,但我坚定要去,所以始终不敢抬头看他们的眼神。”

  “当父母的怎么能不替孩子揪心,这么深的水看着都害怕,那时候手机也没信号,打不通电话,根本不知道孩子什么情况。”说着,张国宽的母亲红了眼眶,“但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救人要紧!”

  一次营救中,张国宽单独进村,两个蛇皮袋把螺旋桨缠住了,张国宽的摩托艇没有了动力,眼看就要被水流冲走,手机没信号联系不上家人。他赶紧拿出救命绳子,蹚着水、拉着艇、抄近道,过了几个小时才找到妻子和弟弟。“当时担心坏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怕他有危险……”终于等到丈夫回来,王红艳心疼地哭了。

  随着各地救援队前来支援,因不熟悉情况,张国宽就为大家趟路子,赶往有大量被困人员的工地、被淹没了二层楼的小区等区域进行营救。

  洪水渐渐退去,张国宽的摩托艇因底部多处划损报废。三天两夜,连续救援200余名受困群众后,他和妻子、弟弟又立即联系朋友、爱心人士给安置点的居民捐赠物资。张国宽说:“能多帮多少忙就多帮多少,没想别的,因为我是共产党员。”

  救援期间,张国宽他们收到了很多暖心的回应:被他们救出来的三个小伙子,一直没离开,而是加入队伍援助更多人;在岸上,被妻子顶风冒雨救人而感动,陌生村民默默为她打伞一整天;在加油站,知道这些事以后执意要为他们免费加油的大爷……张国宽说,洪水大家都扛过去了,还怕什么,大家一定能齐心协力,重建家园。

  “踏实住,这里就是大伙的家”涿州范阳医院成立党员志愿先锋队,收留248名受灾群众

  “您身上的红点是红疹子,给您拿点药,吃几天就好啦,注意不要沾水。”“使用84消毒液得稀释,大概就是一瓶盖消毒液配一瓶水。”8月14日9时许,在涿州范阳医院门诊楼前的广场上,临时搭建的暖心义诊医疗点格外醒目,医护人员正在为受灾群众提供义诊咨询、免费送药和灾后防疫宣传服务。

  “一些受灾群众返回家中收拾,难免身体受到磕碰,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这个医疗点随时为他们服务。”该院党支部书记周倩说,自8月7日设立暖心义诊医疗点以来,已为周边100多名乡亲进行了免费医疗救治服务。

  范阳医院是由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刁四村乡村医生周松勃创建的,其所处的刁窝镇属于涿州受灾较为严重的乡镇。周倩说:“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么大洪水,洪水无情人有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关键时刻就得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

  “7月31日下午,就陆续有周边的乡亲打来电话,咨询能否到医院避一避。”周倩说,医院当即决定,只要群众愿意来就接收,并迅速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党员志愿先锋队,为接收安置转移群众做好准备。

  “快来救救我们吧!我老伴是全瘫患者,现在水位上涨,我一个人弄不出去。”水情危急时,刁二村村民高翔打来了求助电话。医院立即派出5名医护人员,开着救护车赶往刁二村。到了村口,发现水位已上升到救护车无法前进的高度,他们只好涉水进村,将病人用担架转移到村口的救护车上。当住进干净卫生的病房时,高翔哭着一个劲儿地说“感谢”。

  听说范阳医院条件好,受灾群众一拨拨往这赶,几天时间累计来了248人。周倩说,五层楼的医院很快就住满了,远远超过了医院的承载能力。

  “人数多不要紧,难的是医院也受灾了,来这里避险的乡亲们同样被困住了。”周倩说,8月2日1时,洪水冲垮了医院用沙袋垒砌的防洪墙,门诊一楼也进了水,水电气全部中断,乡亲们一下紧张起来。党员志愿先锋队员们挨个进屋安抚大家:“千万别慌,医院楼层高、设备全,一定能确保大伙安全。”紧接着,他们把老人、孩子、孕妇转移到安全楼层,并将为数不多的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进行了分配。

  人员多、消耗大,生活物资已所剩无几。可外边的水齐腰深,物资一时运不进来,大伙接下来的吃喝怎么办?周倩又犯了愁。

  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周倩只好跑到楼顶发求助信息,终于与家住市区的同事、党员志愿先锋队队员杨娟联系上,打通了救援通道——杨娟和丈夫在外面对接好救援队,用冲锋舟将应急发电机、燃气罐、食品和水等紧缺物资一批批运到医院……8月3日晚,医院恢复了供电,物资得到补给,周倩的底气也足起来,给受困的乡亲们打气:“踏实住,这里就是大伙的家。”

  随着洪水退去,不少受灾群众陆续离开医院重返家园,目前还有10多名有基础病的老人继续住在这里,接受免费治疗。

  “婶子,您的腿还肿吗?”8月14日上午,周倩和医护人员走进二楼病房查房,看见74岁的刁四村村民刘秀芬正坐在病床上,就关心地问道。“好多了!前几天腿还难受得下不了地,现在都能在屋里散步了。”刘秀芬笑着说。

  当前,周边村逐步恢复了日常,范阳医院也有了新计划。“下一步,我们将组织医疗服务队进村为村民义诊,同时做好消杀防疫指导,为重建家园出一份力。”周倩说。

  “谁不是舍小家顾大家”涿州市清凉寺街道兴隆社区书记周莹莹夜以继日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从前期24小时不间断轮班值守、水位监测、灾民安置救济,到目前后勤保障及生产生活恢复……涿州市清凉寺街道兴隆社区党支部书记周莹莹,始终以社区为家,夜以继日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更是使命。面对连续强降雨,周莹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紧急调动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组成兴隆社区党员突击队,于7月29日、30日连续两天在甲秀路北段、大沙坎村北两个重点点位筑坝,连续工作时间长达20余小时。7月31日下午,洪水来临,周莹莹和社区工作人员分别于辖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全天候监测水位变化,安排网格员在各个小区群内及时通报雨情、汛情。为防患于未然,按照街道办部署紧急疏散转移路边商户,让平房区居民和一楼二楼居民尽量转移到高层,同时联系辖区内各大酒店,洽谈好灾民安置工作。

  其间,周莹莹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经过3天奋战,兴隆社区范围内并没有发生大面积洪灾内涝。惠友橙园小区一号楼楼长姚国忠对社区工作赞不绝口:“强降雨来临之前,社区群里就发出预警,各楼在楼道口准备好沙袋。洪水来临后,每天不间断通报汛情,我们按照提示在小区门口筑起堤坝。小区没进水,除占据地理优势之外,社区预警和防范功不可没。”

  洪水无情人有情,大灾面前有大爱。社区附近的职教中心教学楼成为了涿州市重要安置点。8月4日,社区在居民群中发布招募志愿者及募捐信息,社区居民纷纷响应并伸出援手。周莹莹率领社区干部和志愿者们把居民们捐赠的食品、衣物等一趟又一趟送到安置点里,以解受灾群众燃眉之急。

  及时解决居民急难问题,是社区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家住金慧苑小区2号楼一楼的退休老干部刘书堂,对社区干部雷厉风行的作风大加赞许。原来,8月9日他发现地下室积水没过了脚踝,便在微信群内急忙向社区求助。社区干部当即与物业协调,当天将积水排清。和兴隆社区办公地紧邻的诚信小区住户魏玉芝女士告诉记者,除了解决居民个别问题外,给各小区送瓶装饮用水,供水车每天循环送水及发放基本生活物资,她都能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没日没夜奔波忙碌的身影,周莹莹更是身先士卒一马当先。

  8月8日,周莹莹率领兴隆社区党员突击队火速驰援受灾比较严重的赵各庄村,经过3天紧张清淤和消杀,村内两条主要街道基本恢复正常,村党支部书记宗雪峰感慨道:“兴隆社区真是帮了大忙!挥汗如雨的周莹莹,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

  为了大家,小家不可避免难顾及。周莹莹所住小区地势低洼,地下室及电动车均遭受洪水浸泡,因灾后工作繁忙,截止到8月14日,她已经半个月没有回家。3岁的儿子打电话哭着喊着要妈妈,她心里难受极了。“作为妈妈,我这段时间没有陪在孩子身边,算不上称职。”她说,“但千里驰援的救援队员,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很多很多人,哪个不是舍小家顾大家!我这点付出实在算不上什么。”

  “心中的信念,让我无所畏惧”涿州市豆庄镇后营村党支部书记刘长生心系群众显担当

  “大哥,这是30箱消毒液,现在咱家需要大面积消毒,这个能用得上!”一位爱心人士口中的“大哥”叫刘长生。“咱家”,其实说的是涿州市豆庄镇后营村。

  8月12日上午11时30分许,后营村党支部书记刘长生刚忙完村内清淤的事儿,抽身回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他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转身带着村民从爱心人士开来的货车上,一鼓作气卸下30大箱消毒液。刘长生告诉记者:“我们村的积水已经退去了,现在开始大面积消杀,不仅很多人给我们送来消毒液,还有爱心企业无偿提供了两架无人机,有效地帮助我们开展全村的消杀工作。”

  一箱箱的消毒液整齐地摆在村实践站的院子里,而在其不远处,一艘橙色的皮划艇像是在养伤一样静静地躺在角落里。刘长生告诉记者,洪水迅猛的时候,自己就是划着这艘皮艇在村里巡逻和解救村民的。

  刘长生回忆,8月2日晚,虽然暴雨初歇,但是积水涨势迅猛,他担心村里还有没能安全转移的人,于是和3名村民驾驶着这艘皮艇在洪水中搜寻。夜里已过23时,刘长生接到电话,是村民郝庆宗的儿子打来的,说家中70多岁的老人被困在屋内了,请刘大哥帮忙施救。听后,刘长生径直向老人的家划去。

  他曾用脚步丈量过无数遍的熟悉村路,早已清晰刻在脑海里。皮艇穿过昔日平坦的街道,划过难分地势的洼地,挺过水流湍急的路口,赶到郝庆宗家时,水位已升至距离门槛不过十几厘米的位置了,几经周折,老人成功获救。同样打电话向刘长生求救的还有另外一位老人的侄子。原来,刘长生的电话号码存于后营村每位村民乃至其家人的手机通讯录中。

  皮艇上的刘长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继续搜寻,一圈又一圈、一遍又一遍。就在当晚,小小的皮艇来来回回,成功解救了4名被困村民。

  洪水不退,救援不止。8月3日一大早,刘长生确定后营村全部村民安全转移后,又划向约2公里外的高村,并且帮助2名高村被困村民成功转移。

  村实践站外的街头巷里,村民们正争分夺秒清淤。刘长生回忆说,当时顾不上自己的安危,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得去找村民,必须找到他们;我想要村民每个人都安全。

  这时,刘长生透出坚毅的目光:“心中的信念,让我无所畏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