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黄骅市融媒体中心
刻面花、剪窗花、做月饼……日前,“喜迎中秋节”非遗文化系列活动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图书馆火热进行。
活动在热闹的麒麟舞中拉开序幕。在图书馆一楼大厅,孩子们身着汉服点花灯,节日氛围浓厚。二楼则开设了非遗文化展览,布艺、剪纸、面花模具等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引得市民驻足观赏。与此同时,渤海新区黄骅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的老师们各显身手,开设剪纸、面花制作等多个非遗文化摊位,邀请孩子们前来体验。剪纸摊位前,老师将剪纸文化艺术与节日民俗文化巧妙结合,讲解了剪纸图案的不同寓意;面花制作摊位前,孩子们动起小手,将一块块面团变成了精致的“玉米”“鲤鱼”,玩得不亦乐乎。
“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让我了解到面花的制作过程,也让我认识到非遗文化就在身边,人人都应该为传承传统文化尽一份力。”黄骅市完全小学学生李文朝是个“传统文化迷”,活动当天,他早早来到图书馆,自觉当起了小小志愿者,维持现场秩序。
除了非遗文化体验,图书馆还开设月饼制作体验课。课堂上,老师讲述了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相关故事,加深孩子们对节日的感受和理解。随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一个个精致的月饼,增添节日喜庆氛围。
体验不断,精彩不断。渤海新区黄骅市图书馆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孩子分别开展“月圆中秋”读书会和“我眼中的中秋”主题绘本两个专场阅读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
“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认同感,让市民在体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与传承家乡文化。在接下来的小长假期间,我们将每天开设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万家工程。”渤海新区黄骅市图书馆活动部主任赵媛表示。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渤海新区黄骅市图书馆、骅西街道、新华书店联合开展,共设置文创摊位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摊位8个,吸引家长孩子300余人参加。
近年来,渤海新区黄骅市围绕“文化润民心,非遗进万家”开展进企业、进校园、进公园等主题活动200余次,不断创新互动体验、丰富文化内涵、扩大辐射范围,推广“非遗+”文化产业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文 张瞬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