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石家庄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
2023-11-06 15:56:18来源: 河北日报编辑: 徐文龙责编: 冯薇薇

  原标题: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 石家庄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

  石家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聚焦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力人才智力支撑。

  目前,全市培养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和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395人;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4家,高新技术企业30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33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2022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117项,占全省总量的44.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168.3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19.83%,增速超过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加强政治引领 全力构建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

  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究谋划人才政策创新,主导推动与清华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人才战略合作,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等高端人才进行工作会谈,出席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石家庄峰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医疗健康行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并与高层次人才交流座谈,全力推动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机制,印发县(市、区)委书记抓人才工作《任务清单》,实行人才工作考核月排名、季评价、年终述职制度,层层压实责任。强化人才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联系专家2432人,帮助协调解决实际困难问题344项。夯实县(市、区)人才工作“一股一中心一工作站”组织架构,举办全市人才工作者培训班,着力打造高素质人才工作者队伍,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持续创新人才政策。主动对接“3+N”国家人才战略布局,制定“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青年友好型城市发展规划》,坚持引才育才并举、用才留才并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推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支持政策,对全职到石家庄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享受河北省支持政策基础上,再一次性给予最高1000万元科研经费补贴和200万元安家补助;为来石创办企业的高层次人才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放一批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努力把石家庄建设成为人才集聚之地、辈出之地、向往之地。目前已为63名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持科研经费1.3亿元,兑现场地租赁、贷款贴息补贴经费940余万元。

  深入实施人才绿卡制度。坚持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精准服务人才需求,持续拓展服务对象,丰富服务项目,不断强化人才绿卡品牌效应。对符合市人才绿卡B卡的人才,在享受房租补助、购房补贴等政策的同时,再分别给予学士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对符合条件的A卡人才、B卡博士人才,为其父母、配偶办理人才绿卡副卡,享受出入境、医疗保健、公交地铁景点免费等服务项目。目前,全市累计发放人才绿卡A卡1046张,B卡16072张,县(市、区)卡75600张,引才数量和质量逐年上升,人才支撑省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

  聚焦产才融合 推动形成以用为本的人才矩阵

  深入推进院士培养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认真落实《石家庄院士培养专项行动实施办法》,遴选出9名院士培养对象,利用6年时间重点培养,给予每人每年150万元资金,同时在项目支持、院士合作、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先后举办院士专家学术交流活动18场次,制定出台《石家庄市院士培养对象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目标管理,努力造就一支具有院士培养潜质的战略科学家队伍。2022年石家庄市院士培养对象共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个,承担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4个。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团赋能提升工程。秉承“精准引才、以用为本”理念,扎实做好省选派44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服务保障工作,先后向52家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选派市科技特派团,向1033家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1548人,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络,精准助力企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搭建技术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全市已兑现科技特派团(员)工作补助1455.12万元;实施科技成果转化107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70项,搭建技术创新平台76个,申报受理专利280件,制定各类标准78项,签订技术合同191份,总金额约7185万元。

  选派优秀青年人才支持开发区建设。聚焦加快开发区建设和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率先突破,围绕产业发展定位,结合人才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因素,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原则,从全市择优选派40名高素质专业化青年人才到高新区、经开区和鹿泉开发区工作,其中具有清华、北大学历背景的27人,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25人,“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赴苏州举办2期开发区优秀青年人才赋能提升研修班,帮助青年人才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干劲,充分发挥青年专业人才对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强省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省会科技、教育、医疗三大资源比较优势,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第五十四研究所签订人才引进合作协议,聚焦重点领域,鼓励引进高端人才参与技术创新和项目研发。推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项目正式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共建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石家庄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医院。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完成“领航计划”“远航计划”“启航计划”教师培训1147人次。设立“企业骨干人才奖”,为31家企业推荐的113名骨干人才发放奖励113万元。建立专业技术职称提升奖励制度,对主导产业企业新获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388名专业技术人才发放奖励116.4万元。选拔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0名、市青年拔尖人才100名、“石家庄工匠”100名,谋划实施12个人才强冀工程重点人才项目,支持32个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人才强市工程重点项目。

  强化平台赋能 着力打造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坚持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加快聚集一批国家级或国际化的研发机构,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全市共设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80家,占全省四分之一。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科学家组成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科学委员会,搭建院士专家(深泽)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引入高端智力资源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建成运营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汇聚20多个创新团队。鼓励石家庄市企业在京津等人才密集城市设立主要从事研发的人才飞地、离岸研发中心,认定首批“人才飞地”7家,兑现支持经费300万元,设立运营河北(石家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拨付运营经费270万元。

  打造开放式项目引才平台。举办两届“海石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围绕石家庄市主导产业创新发展,设立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食品4个参赛领域,在全球设置欧美、亚洲、北京、西安和杭州5个赛区,面向科技发达国家和国内重点城市征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3173个,142个项目与相关县(市、区)达成合作意向。聚焦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多种形式发布“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榜单,对11个“揭榜挂帅”制科技项目予以立项和支持,总合同额4310万元,发放事前资助金额496.2万元。

  打造协同化人才合作平台。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推动院士智力与石家庄市科技发展深度融合,举办飞轮储能产业发展、粉体技术创新等15场高端学术交流活动。推动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与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石家庄地区合作中心”,在管理、人才、技术、科研等方面开展深度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辐射带动作用,举办“2023第三届京津冀人力资源生态大会”,累计服务用人单位1.3万家次,服务各类人员42.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举办科技成果“面对面”活动15场,吸引1426家企业、2000余人参加。

  打造共赢式校地合作平台。深化产学研融合,聚力高质量发展,召开石家庄市政校企合作对接会,推动市政府与河北科技大学等15所驻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扎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省内外486所高校的3566名学生来石开展政务见习、企业实习、工作调研、志愿服务,形成调研报告、设计稿、策划案等各类文稿215篇。举办2023年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设立五大主导产业招聘专区,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开展岗位推介,组织245家驻石企事业单位提供高端岗位5098个,定向邀请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博毕业生3000余人,共吸引1.1万余人参加。

  做实服务保障 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

  做优智能平台“舒心”服务。立足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高度,不断提升人才工作数字化水平,持续加大人才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发运营和信息更新力度,将2869家用人单位按照五大产业科学分类,逐条完善人才学历、经历、资质详细信息,为人才动态管理、流向分析、服务保障提供坚强数据支撑;设计开发具有完全政策库和实时响应能力的“云骥”客服,实现政策咨询、业务查询办理等场景智能接待;开发租(购)房补贴线上申领功能,实现租(购)房补贴线上申请、线上审核、线上发放,加强与公交、地铁票务、医院预约等系统协调联通,为广大人才提供公交服务197万人次、地铁服务296万人次、就医预约服务604人次,实现人才业务办理和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做实住房保障“安心”服务。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持续加大人才公寓筹集建设分配力度,圆满完成第五批256套市级人才公寓分配工作。督导县(市、区)做好人才住房保障工作,指导高新区、鹿泉区建设高端人才公寓1600套,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聚集地。全市通过配建、改建、自建等方式建成投用各类人才住房12300套,其中市级人才公寓2065套。在全市10个县(市、区)选择交通方便、服务优质的酒店,建成14家青年人才驿站,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不超过7天的免费短住服务,多层次满足人才住房需求。

  做好氛围营造“暖心”服务。充分发挥“人才石家庄”新媒体宣传平台作用,用活用好“人才石家庄”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不断挖掘石家庄市人才优秀事迹和先进工作经验,生动展现石家庄城市发展变化、人文环境以及产业人才政策,累积发布稿件2205篇,总阅读量116.6万次,发布原创视频587条,阅读量2600余万次,推出高端人才“真人秀”原创短视频247条,组织各县(市、区)深入开展人才政策“进企业进高校”宣讲活动,先后发放人才政策宣传册5万余册,服务企业3000余家,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让更多人才热爱石家庄、留在石家庄、建设石家庄。

  11月3日,石家庄市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今天的石家庄对人才的需求和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石家庄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积极构建抓政策落实、促人才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精准发力,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贡献省会人才力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