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不仅口感好,低脂高纤维,符合当今消费者‘粗粮细吃’的健康饮食要求,而且效益还高,近几年的鲜食玉米市场几乎没有低落的时候。”1月24日,在保定市徐水区举办的一场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交流活动中,力德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王鹏对鲜食玉米赞不绝口。
近日,来自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的多位专家教授齐聚保定徐水,带着鲜食玉米高产栽培和病害防控技术,为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拓宽了一条金色致富甜蜜路。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米国华讲解施肥技术 摄影 邱艳捷
“鲜食玉米在推动城乡一体发展、农村繁荣和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中具有特殊意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玉米中心研究员郑洪健以我国鲜食玉米发展为背景,从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动态着手,为农户讲解一喷多防绿色高效技术。据介绍,玉米种业在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随着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对鲜食玉米产业在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提升,如今的鲜食玉米产业已经进入一个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张雷讲解农药减量防控技术 摄影 邱艳捷
“在遍布新锐的鲜食农产品赛道中,徐水区的鲜食玉米要想实现领‘鲜’发展,就要从‘会种地’转变为‘慧种地’。”作为此次交流活动的组织者,王晓丹有着区政府挂职副区长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的双重身份。以挂职为桥梁,王晓丹促成了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教授工作站”在徐水落地生根,并带领着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活跃于徐水农业的各个领域,为全区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更多可能。
鲜食玉米栽培技术培训班现场 摄影 邱艳捷
河北世际德力食品有限公司是徐水区内有着30年鲜食玉米加工经验的龙头企业代表,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标准化管理”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其订单式生产使签约农户种植鲜食玉米比种植普通玉米每亩增收500元至800元,真正让农民种上了“省心田”。
农户为玉米加工进行初步扒皮分装 摄影 朱琳
近年来,徐水区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特别是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全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5万亩,2023年产值2.3亿元,有效带动全区5万余户农民增产增收,同时辐射带动当地农业运输业、餐饮业、养殖业的发展。(文 张瞬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