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十,时值雨水节气,保定市徐水区正村镇王辛庄村的西红柿大棚内生机盎然,一串串玛瑙般的铁皮柿子长势正旺,王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素霞正忙着疏枝打叶,不时接到预约采摘和订购电话。
刘素霞在大棚里忙着管理西红柿 摄影 李月英
约摸27摄氏度的大棚内,刘素霞的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她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已经看不出原有的肤色。她说,从栽苗到采收,她只要有时间就扎在大棚里,春节也没歇过。
游客采摘铁皮柿子 摄影 白天龙
“这是村里第二年种植铁皮柿子,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种植4个大棚‘505’草莓味铁皮柿子,全程施用优质有机肥,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长熟的西红柿酸甜适口、汁浓味美。除了口感好,这个品种的柿子还有一大优点就是果皮相对较厚,耐运输耐储存。”刘素霞介绍,为壮大集体经济,2022年开始,村两委带头垫资种植大棚铁皮柿子,并参与种植管理和销售,头一年就实现集体增收2万元。2023年遇上特大暴雨和暴雪寒潮,村干部带领村民们修复加固大棚保温墙,共同除雪战严寒,渡过了两大难关,西红柿春节前上市,市场价约10元一斤,供不应求。“目前每个棚的日产量约500斤,正常的话能摘到6月份,除去垫资和管理成本,今年预计可实现集体增收10万元。”
刘素霞将采收的铁皮柿子从桶里倒出 摄影 白天龙
航拍王辛庄村西红柿大棚 摄影 白天龙
村集体蹚开了路子,村民们跟紧致富的脚步,目前,全村已有30余个大棚,种植约40亩铁皮柿子,品种、技术、销路都不愁,小小的铁皮柿子逐渐成为王辛庄村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文 张瞬晗)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