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老外在河北    |    热点专题     |     相约冰雪    
【京津冀 十年同心向未来】京津研发 河北转化 让更多创新资源落地河北
2024-03-04 09:57:54来源:冀时编辑:张瞬晗责编:冯薇薇

  冀时客户端报道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是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河北省找准产业链与京津创新链结合点,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效率。2023年,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810.1亿元,同比增长101%。

  在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投产以来,已经安全、顺利、连续生产超9个月,产品的金属化率稳定在94%以上。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传统长流程工艺相比,这个项目以氢气为燃料和还原剂,可以使炼铁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源头上避免碳排放问题。

【京津冀 十年同心向未来】京津研发 河北转化 让更多创新资源落地河北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氢冶金公司总经理助理 吕志敏:

  二氧化碳排放(每)年可以减少80万吨,减排比例达到70%。

  吕志敏告诉记者,作为全球首例采用"焦炉煤气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工艺技术的氢冶金示范项目,面临着可供参考案例少的难题。而与此同时,在距离公司150多公里、车程不到2小时的北京科技大学,一批高水平技术专家长期深耕冶金领域。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这家高校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等4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并且非常有意愿通过具体项目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一边有对新技术的渴求,一边有转化落地的愿望,经过两地科技部门牵线搭桥,双方一拍即合,共同组建高端金属材料低碳制造技术实验室。

【京津冀 十年同心向未来】京津研发 河北转化 让更多创新资源落地河北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高端金属材料低碳制造技术实验室专家 尹志强:

  合作两年多来,取得专利成果20项,有80%实现了产业化。

  锚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截至目前,张宣科技已申请氢冶金相关专利52项,启动编制国家及行业标准7项。2023年,河钢集团张宣科技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39.4%;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5%。

【京津冀 十年同心向未来】京津研发 河北转化 让更多创新资源落地河北

  河钢集团张宣科技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杨永强:

  未来张宣科技将继续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共建集人才培养、中试试验、产业化推广于一体的研发中试平台。

  与河钢集团张宣科技一样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还有位于廊坊的新奥集团。作为一家能源行业的传统企业,近年来,新奥集团通过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京津高校的深度合作,导入高校创新资源,不断转型升级。

【京津冀 十年同心向未来】京津研发 河北转化 让更多创新资源落地河北

  新奥集团知识产权总监 刘喜荣:

  目前涉及到100个项目,有近8000万的研发费用的投入,智能传感器、管道智能监测的一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都有一些开发合作。

  依托这些科技成果,新奥集团加快推动智能化转型,聚焦物联传感、大模型、机器人搭建产业智能平台,为我国200多座城市中的7000多家企业、200多个产业园区提供数智化运营服务。为了推动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廊坊市发挥毗邻京津的地缘优势,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积极搭平台、建桥梁,畅通京津知识产权资源在廊坊落地的渠道。

【京津冀 十年同心向未来】京津研发 河北转化 让更多创新资源落地河北

  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 王晓辉:

  我们组织了辖区内8家运营平台,与京津20多所高校、技术中心建立了业务联系,推动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畅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通道。2023年,京津冀三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网,联合发布技术交易和优质成果,建立科技成果供需对接长效机制,共开展科技成果对接"直通车"活动51场,挖掘企业技术需求865项,促成技术合作意向82项;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810.1亿元,同比增长101%。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